秦學義過來后,先是和周揚打了聲招呼。
然后便對著姜軍說道:“姜隊長,三號池剛剛開封,我已經親自檢測過了,沒有問題!”
“那行,那我們就從3號池開始裝!”
說完,姜軍便立即指揮車隊的司機,將車子開往不遠處的3號發酵池。
而周揚等人則是跟在車子后面,也一起走了過去。
待到達地頭后,已經等著裝車的社員,當即掀開發酵池上面的草簾子以及棉窗簾,開始通風。
經過十幾天的發酵,即便室外的溫度已經降到了零下,但是這些生物飼料內部的溫度很高。
簾子掀開的瞬間,大量的熱氣冒了出來,白乎乎的一片,相當的壯觀!
此外,干燥的草粉經過發酵之后,也全部變成了糊糊狀,就像是沼澤地里的淤泥一樣。
只不過顏色方面要淺一些,還泛著綠!
由于已經檢驗過了,所以也不需要多余的步驟。
在李建軍的指示下,幾個腳穿雨鞋的社員順著事先修好的臺階走到發酵池邊,然后用桶將里面發酵好的飼料提到上面。
而此時,車上也有幾個社員!
他們負責將桶里的飼料用勾繩拉到車上,并倒入特制的鐵制容器中。
盡管這樣的裝運模式著實有些耗費人力物力,但卻也是目前唯一可以長途運輸這種生物飼料的方式了。
周揚沒有在這邊久待,在社員們忙著裝車的時候,他將秦學義叫了出來,然后讓他帶著自己去實驗室看看。
聽說村里的實驗室擴大了不少,且秦學義從省城弄來不少儀器和學生,但是周揚卻還沒來得及看看。
正好秦學義在,便打算讓他帶著自己去瞧瞧。
路上周揚問了問秦學義縣里的那個計劃,他知道這事兒是秦學義從中牽的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