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去諸葛府和霍府,告知兩位先生,今日午后之約改期,就說本王要踐行對子女之諾,帶他們去逛東門大集?!?
“順便問問兩位先生,若無緊急公務,可愿同往?權當是視察民情,與民同樂了。”
贏布立刻拱手:“遵命!屬下這就去!”
李徹又笑道:“你讀書果真用功了,連三歲小兒都能看到,不錯,再接再厲?!?
贏布老臉微微一紅:“謝殿下?!?
旋即轉身大步流星而去,腳步都輕快了幾分。
。。。。。。
午后,冬日的暖陽驅散了清晨的寒意。
李徹換上了一身低調的玄色常服,外罩一件同色系的厚實貂裘,輕車簡從出了奉天殿。
李悅被他穩(wěn)穩(wěn)抱在懷里,裹得像只小粽子,只露出一雙興奮的大眼睛。
李承被諸葛哲牽著小手,李浩則由霍端孝拉著,兩個小子好奇地東張西望。
堂堂兩個輔政大臣,此刻竟是當起了保姆,卻也心甘情愿。
秋白、胡強等人帶著十幾名精銳親衛(wèi)則換上便裝,散布在這一行人周圍。
一行人融入外城,眼前頓時出現(xiàn)熙熙攘攘的人流。
如今的奉天城,在李徹等人的精心治理下,早已脫胎換骨。
寬闊平整的街道由青石鋪就,兩旁商鋪鱗次櫛比,酒旗招展。
配套的溝渠、座位、垃圾桶、公共水井等設施一應俱全,道路兩旁路燈林立,雖不是電燈需要有人看護,但至少在夜晚也多了一絲明亮。
街面上行人如織,一眾人也不嫌吵鬧,任由市井的煙火氣撲面。
一踏入東門大集的范圍,更是宛若投入了一個沸騰的海洋。
人聲鼎沸,摩肩接踵。
各式各樣的攤鋪一眼望不到頭,種類之豐富,令人目不暇接。
掛著葫蘆、擺滿各種藥材的藥鋪,老郎中捻著胡須坐堂。
搖頭晃腦的算命攤上,風水先生將路人吸引過去,開口就是一番鬼話。
還有敲鑼打鼓、噴火吞刀的雜耍班子,引得里三層外三層圍滿了喝彩的百姓,銅板落了一地。
更多的則是各色吃食攤子:熱氣騰騰的大肉包子、金黃酥脆的油炸糕、香氣四溢的羊肉湯鍋、晶瑩剔透的冰糖葫蘆
誘人的香味彌漫在空氣中,勾得人食指大動。
還有賣各色日用雜貨的、賣精巧竹木玩具的、賣布匹綢緞的、賣米面糧油的琳瑯滿目,應有盡有。
奉國商業(yè)之發(fā)達,雖仍然不能比擬后世,但也遠超同時代的任何過度。
如今奉國的稅收之中,商稅遙遙領先。
而農稅是最低的三十稅一,只征收一年糧食收入的三十分之一,且沒有亂七八糟的苛捐雜稅。
大頭還是由奉國外的行商們提供,在通過一系列政策惠及百姓,藏富于民。
正如李徹總和大臣們所說,百姓們一年到頭種地能賺多少錢啊,實在無需盯著他們剝削。
李徹抱著李悅,行走在充滿煙火氣的人流中。
看著攤販們熱情洋溢的笑臉,聽著百姓的交談,感受著空氣中那份蓬勃氣息,成就感油然而生。
征戰(zhàn)沙場,開疆拓土,固然是男兒志向。
但治下百姓安居樂業(yè),市井繁榮,共享太平盛世的景象,才是他心中的最高追求。
這份成就感,遠比打下任何一片的疆域,都更讓他心潮澎湃。
“爹爹,爹爹!看!糖葫蘆!”懷中的李悅興奮地指向遠處,小臉放光。
“好好好,買!”
李徹寵溺地應著,抱著女兒向那插滿晶瑩糖葫蘆的小攤走去。
諸葛哲牽著李承的小手,捋須微笑,對身旁的霍端孝低聲道:“正則兄,你看這市集之盛,初來奉國之時,可曾想過有今日?”
霍端孝抱著好奇張望的李浩,不由得感嘆道:“殿下勵精圖治,開新學、興百工、通商路、安民生,方有今日之象?!?
“縱是史書所載之盛世,亦不過如此,當年的我連想都不敢想。”
“是啊,”諸葛哲目光深遠,“民心所向,盛世可期!”
就在此時,卻見一名身穿短袍之人,急匆匆地擠過人群。
秋白眉毛一皺,立刻走上前將其攔住。
那人從懷中取出一個物件,說了些什么。
秋白接過此物,隨后大步向李徹走過去。
霍端孝看到這一幕,不由得開口道:“子淵兄,看來忙里偷閑就到這里了,又有麻煩事上門了。”
諸葛哲剛準備細問,卻見李徹抱著李悅,一臉嚴肅地走了過來:
“北部軍區(qū)加急,速速召集群臣,商議國事!”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