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
雖然他們還不知道此物是啥,但到底都是老農民,只要看一眼這東西,頓時就懂了此物的用途。
“快,繼續上稻谷!”李昭喊道。
龍家安這位老村長主動上前,將稻谷倒入了上方的倒斗之中。
他們驚訝的說不出話來,看向李昭的眼神充滿了敬畏和欽佩。
打谷機的出現等于改變了數百上千年來的傳統脫谷方式,現在這個大家伙,似乎更加的不一般。
在風車沒有出現前,村民要想將晾曬稻谷之中的雜物清理干凈,都必須采用“簸揚”。
稻谷因為重量掉落在原地,而其中的雜質、空殼、須子等東西就會隨著揚起,飄向遠處。
此做法非常費時、費力、費眼睛、費腰。
簸揚并不是一次就能解決,至少也得兩三次,稻谷才可能干凈。
稻谷越多,清理干凈就越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這也是為何在古代,很多人都只能種植一季稻谷的原因。
不是因為他們不勤快,也不是陽光的光照不允許,而是因為太耗費時間了。
光是糧食成熟就得五個月(后世因為雜交稻谷的出現,才縮短到兩個多月),一系列的程序下來,他們根本沒辦法也來不及種植第二季稻谷。
這也是為何很多老百姓在繳納了一年的秋收賦稅之后,基本上糧食所剩無幾的原因。
夕陽下,形成了一幅美妙的畫卷。
李昭從未想過,他會看到老百姓喜極而泣的那一面。
自從來到交州之后,這樣的畫面就太多了。
不管是打谷機還是風車,都在某種程度改變了農民種田的格局。
“殿下……此物是用來除雜物的嗎?”
“是!”李昭放慢了速度。
在所有人的注視下,李昭最終停止了動作。
一雙雙飽含希望的眼睛,一刻也不敢挪開。
“王爺,俺們可以試一試嗎?”
“可以!”
李昭讓開了位置,立即有村中德高望重的村民都湊了上去,他們要親自嘗試。
有的人試著試著就哈哈大笑起來了,因為他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這個東西的快捷。
若是每家每戶都有這個東西,那大家的日子得多好過啊?
人越來越多,驚嘆聲更是此起彼伏。
“殿下!此物……叫什么?”
“風車!”李昭介紹道:“有了它,以后大家清理稻谷就不用那么麻煩了。”
“王爺,此物我們以后也能用嗎?”
這個問話的人就被狠狠拍了一巴掌,那是村中德高望重的長輩,正眼神凌厲的看著他。
村民們雖然老實,但都不是傻子。
此等神兵利器,豈是他們這些老百姓能夠用得起的?
王爺都不避諱的讓大家看,讓大家試,已經是格外開恩了。
怎敢抱有別的心思?
雖然大家都希望能夠用得起這個東西,但他們前幾日也看到了。
當打谷機出來時,那些有錢的老爺們就成群結隊的過來了。
不用猜都知道,他們肯定是要和王爺做生意的,說不定就是買這些工具。
也有人聽到了消息,一臺打谷機就得三萬貫,光是這個價格就聽得大家心驚肉跳。
他們猜測,這風車大概率也不會差。
但就在大家心里懷著敬畏,李昭笑道:“大家以后都有機會用上的。”
“什么?”
“我們都能用?”
“王爺,您說的是真的嗎?”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