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昭并沒有直接回答吳敬的問題。
他隨手拿起那本讓吳敬焦頭爛額的賬冊,開口道:“吳先生,你們用的都是四柱記賬法吧?”
“舊管(收入)、新收(新增)、開除(支出)、實在(結余),四柱平衡。”
“乃是我大周官府記賬的鐵律!”一個書生回答道。
“問題就出在這!他們這賬,四柱是平的!根本就找不出問題!”
吳敬咬牙切齒。
林昭搖頭:“四柱記賬法已經(jīng)過時了,現(xiàn)在你們要學的,是復式記賬法。”
“什么?!”吳敬等人愣住了。
他們?nèi)f萬沒想到,林昭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學一門新的,從來沒有聽說過的記賬方法。
可這四柱記賬法是幾百年傳下來的記賬法子,經(jīng)過歷朝歷代的檢驗,根本就是無懈可擊的!
怎么可能能有記賬法把這個法子給推翻呢?!
見幾人一臉不信的樣子,林昭也不多說,直接從桌上抽了三本賬冊出來。
一本是戶部的撥款記錄,一本是陳氏米行的收支記錄,一本是北境軍需處的接收記錄。
后面兩本都是周皇臨時弄來的,只有薄薄一本。
“按照你們用的四柱記賬法,到死都不可能查出問題。”
林昭用手拍了拍賬簿的封皮:“戶部的賬本,它的任務是花錢辦事。”
“支出一萬五千兩銀子,去讓陳氏米行運量。”
“結果路上沉了兩千石,這是天災,有官府文書佐證。”
“所以最后北境收到了三千石糧食。”
“賬平了。”
吳敬聞點了點頭,林昭說的沒有問題,按照四柱記賬法的算法來說就是如此。
林昭又拿出那本陳氏米行的賬簿。
“米行收了戶部一萬五千兩銀子,確確實實買了五千石,運走。”
“路上沉船,只送到三千石。”
“賬也平了。”
“軍需處,收到三千石。”
“聽說路上沉了兩千石,真是倒霉。”
“賬也是平的,因為收到多少就是多少。”
“是啊,問題就出在這里了!”吳敬咬牙切齒的說道,“他們的賬目都做得天衣無縫!”
“根本就查不出端倪!唯一的漏洞就是沉船這件事!可是也有官方的文書作為佐證!”
“東家!咱們根本就查不下去!”
周圍的幾個書生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這就是我說的四柱記賬法的問題。”
“你們一本一本的將賬本單獨分開來審查,只要別人用心粉飾過,其內(nèi)部的邏輯必然是通順的!”
“那該怎么辦?”吳敬忍不住追問道。
“很簡單,將三本賬放在一起查。”林昭淡然道。
“什么?”一個書生驚呼出聲,“東家!記賬不能這樣記啊!”
“這三份賬本是不同的衙門,不同的商號出來的,體系都不同,怎么能看成一本呢?!”
“這不是胡鬧嗎?!”那書生連忙勸阻道。
林昭卻豎起食指晃了晃,一副不容置疑的樣子:“所以我說四柱記賬法太落后了。”
“現(xiàn)在忘掉你們所學的,按照我說的來!”
眾人面面相覷,沒有說話,等著林昭繼續(xù)往下講。
“四柱法,只問收支!不問交易!這就是它最大的弊病!”
“我現(xiàn)在問你們一個最簡單的問題!”林昭指著戶部的賬冊,又指向陳氏米行的賬冊。
“戶部說,它支出了一萬五千兩。”
“陳氏米行說,它收入了一萬五千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