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南郡。
曹操看罷手中的信件,暗暗皺起眉頭。
“升帳議事。”
蔣干來信,提及周瑜投效的幾個條件。
其一,擔心投曹,會落一個畏戰(zhàn)怯敵之嫌,有礙周瑜個人名聲。
其二,廬江周氏,世受漢恩,擔心投曹之后,會有礙家族聲譽。
其三,荊州刺史!
當然,蔣干也在信中明,表示周瑜并不知他是說客,以上內容乃閑聊時所談。
但曹操不能不當回事兒,決定跟下邊人商議一番。
很快,曹營核心文武便紛紛趕來。
武將方面,有曹仁、曹洪、夏侯淵、于禁、許褚以及剛歸順的蔡瑁張允。
謀士方面倒是不多,大名鼎鼎的“曹營五謀”,僅有程昱、賈詡二人在場。
郭嘉去年過世,荀彧在許都坐鎮(zhèn),荀攸在鄴城坐鎮(zhèn)。
“信件你們都看看吧。”曹操示意眾人過目,并說道:“蔣干傳來確切消息,周郎出走江東,乃是因為孫權逼迫,不堪受辱這才離開”
“孫權小兒真是蠢吶。”蔡瑁忍不住道:“竟然在戰(zhàn)前自毀長城。”
“是啊。”張允附和道:“倘若能招攬周郎投效,丞相此戰(zhàn)必勝無疑啊!”
“招攬?”曹仁冷笑道:“這周郎真敢要,哼!”
蔡瑁、張允見狀面面相覷,二人尚未過目信件,不知曹仁為何發(fā)怒。
“沒錯。”曹洪附和道:“水師大都督還不夠,還想要荊州刺史?”
“胃口太大。”夏侯淵緊隨其后,“我軍擁有絕對優(yōu)勢,有沒有周郎都一樣,我看不必理會。”
待到信件傳閱完畢,武將們基本口徑一致,全都不再稀罕周瑜。
自官渡之戰(zhàn)后,曹軍便未嘗一敗,橫掃整個北方,全軍上下都透著狂傲之氣。
兩位謀士則尚未開口,既沒贊同、也沒反對。
“你們兩個什么看法?”曹操出詢問。
術業(yè)有專攻,或許這么多將軍加起來,尚且沒有一名謀士的意見重要。
“衡量是否同意周郎的條件,不僅要看咱們付出什么,更要看咱們能得到什么。”程昱緩緩說道。
“愿聞其詳。”曹操虛心請教。
“對丞相而,無非一道圣旨而已。”程昱輕松道:“您能冊封劉琮為青州刺史,冊封周郎為荊州刺史又如何呢?”
“刺史職位確實很高,但還是要看丞相的態(tài)度,到底是實封還是虛封。”
“仲德的意思是虛封周郎。”曹操若有所思,“給他一個徒有虛名的刺史,換他來到軍前效力。”
“然也。”程昱平靜道:“待到之后周郎立下功勛,丞相還可以明升暗貶。”
“拿掉荊州刺史的頭銜,讓他去朝中擔任華而不實的九卿。”
“如此一來,丞相幾乎沒有付出任何代價。”程昱反問道:“再想想看,周郎投效咱們,能帶來什么好處呢?”
“打擊江東士氣。”
“江東軍事機密。”
“策反江東武將。”
“一位水戰(zhàn)良將。”
“能得到廬江郡。”
“戰(zhàn)勝孫劉聯(lián)軍。”
一時間,眾人紛紛開口,列出周瑜能帶來的好處。
“顯而易見。”程昱撫須道:“付出區(qū)區(qū)虛職,換周郎前來效力,顯然百利而無一害。”
“仲德一語見地。”
曹操頻頻點頭,認可程昱之,轉而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