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諸葛亮意識到,周瑜知曉隆中對時,自然不敢說出真實目的。
無他,隆中對的大戰略,就是先取荊州、再取益州。
若直要去蜀中,肯定會被猜到真實意圖,故而諸葛亮表示要去交州。
“交州?”周瑜似笑非笑,“這地方窮山惡水,過去作甚?”
“窮山惡水不假,但遭逢亂世,交州也不失為一片樂土?!敝T葛亮正色道:“曹賊南下之時,若非魯子敬來訪,我主早就去往交州了?!?
這話倒是不假,當時劉備要去的就是蒼梧郡,尋求吳巨的庇護。
“劉備不總說要復興漢室嗎?”周瑜嘴角一扯,“怎么要跑到交州去呢?”
“若無舒侯橫空出世,我主自然會一以貫之。”諸葛亮意有所指,“奈何荊州被舒侯占據,我主如今夾在周、孫兩家之間,蝸居江夏動彈不得,看不到半點希望”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諸葛亮無奈道:“我主已年過半百,自知天意難違,漢室復興無望,便生出遁世的念頭?!?
“此去交州、泛舟南海,再不參與天下之事,還望舒侯給一條生路。”諸葛亮說罷拋出誘餌,“只要舒侯愿意高抬貴手、網開一面”
“我方愿拿出江夏、拱手相讓,以全荊州版圖,以謝舒侯借道之恩!”
諸葛亮一番話說下來,教人挑不出半點毛病,甚至可以說合情合理。
爭奪荊州未果,劉備心灰意冷,加之上了年紀,自覺復興漢室無望,遂遠遁交州避世不出。
從邏輯上來看,這套說辭沒有任何問題。
倘若換作別人,或許還真被諸葛亮騙過去。
但周瑜不一樣,根據“歷史經驗”判斷,篤定諸葛亮是在扯犢子。
劉備何人?
縱觀歷史,此人的逆商也是獨一檔存在。
顛沛流離、屢戰屢敗、喪家之犬、一事無成
但任憑再多的挫折與失敗,都沒能將此人打倒。
最終在年過百半后,苦盡甘來、一飛沖天,三分天下有其一。
諸葛亮何人?
未出茅廬而斷天下三分,在劉備身死后受命托孤,在國力差距極大的情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多次北伐中原,搞得曹魏焦頭爛額、苦不堪。
這一對君臣組合,會因為些許小小挫折,而直接躺平避世?
開玩笑!
諸葛亮這一番說辭,或許能夠騙得過別人,但絕對騙過不周瑜。
“去交州”周瑜反問道:“好像不一定要途徑荊州吧?從揚州南下不也能抵達嗎?”
“相較于周、劉之間的關系,孫、劉顯然更加親密,你們為何不去找孫權借道呢?”
交州,作為天下最南端的一個州,版圖南北跨度沒多大,但東西橫跨非常夸張,幾乎是沿著南邊的海岸線一圈
最西邊,起于后世的越南。
最東邊,抵達后世的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