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后,錦初吩咐:“想法子將素襲帶來,先別驚動蕭良娣。”
紅梔會意。
等了大半個時辰后,紅梔將素襲帶來,素襲不明所以跪在地上,錦初彎著腰指尖掐住了素襲的下巴:“今日蕭良娣可是見過什么人,得到什么消息?”
素襲面露驚慌,下意識搖頭。
“說!”錦初凝著臉。
“奴,奴婢不知。”素襲一口咬定稱不知。
錦初松開手,一記眼神,飛霜捏住了素襲的下巴,力道越來越大,素襲疼得眼淚都快出來了。
“拖去后院,務必要讓她吐出實情,若不肯開口,溺斃!”
飛霜點頭,抬起手就將素襲給拎起來帶走了。
錦初坐在椅子上耐著性子等待,飛雁忍不住問:“太子妃是懷疑有人給蕭良娣出主意?”
“不知道,但總覺得事情沒有這么簡單。”
素襲是塊硬骨頭,用了刑也不肯說,飛霜還有所顧忌,末了,紅梔進了后院,和素襲單獨相處了會兒,很快素襲用僅剩的一口氣招了。
“是祁貴妃身邊的小宮女給蕭良娣傳了話,說是大慶看上了蕭良娣,要求娶做太子妃。”紅梔低聲道。
錦初眼底帶著一縷詫異。
萬萬沒想到蕭良娣和大慶扯上關(guān)系了。
“祁貴妃……”
祁貴妃是祁予安的姑姑,十分疼愛祁予安,祁貴妃沒道理去幫蕭良娣,除非是祁予安通風報信。
能讓祁予安報信的,肯定是蕭良娣往后有極大的價值。
蕭冉沁要是做了大慶的太子妃,好不好處她不知道,但肯定會對姬承庭有阻。
這樣的人只要有朝一日能翻身。
必定會反咬一口。
錦初略略思考后對著紅梔招手,紅梔上前傾聽,低語幾句后,紅梔詫異:“太子妃,若是查起,您要被罰的。”
“出了事,我愿意承擔。”
“是。”
傍晚
紅梔回來了。
與此同時蕭良娣上吊自盡的消息也傳了出來,一個良娣死了,這事兒說小不小,按規(guī)矩,內(nèi)務府是要派人來查。
瞧瞧究竟是真自盡還是被暗害。
上報內(nèi)務府后,很快就有人來查。
半個時辰后給出結(jié)論,蕭良娣是畏罪自盡,妃嬪自戕是大罪,可蕭家全族都在牢里,蕭良娣的死傳到林太后耳朵里。
林太后瞳孔一縮,滿臉不可置信:“蕭良娣怎會自戕?”
說罷,林太后還專門派人去探望。
很快查看的人就回來了;“蕭良娣身上沒有外傷,內(nèi)務府帶著仵作查驗了,確實是自戕,不過老奴打聽了,蕭良娣死之前在太子妃門口跪了足足三個時辰。”
林太后顧不上傷心難過,揉著眉心生氣:“這蠢貨,非要死在這個時候,虧得哀家不顧臉面替她求來的婚事。”
“蕭良娣自戕,太子妃是東宮之主也難逃干系,傳哀家命令,讓太子妃連夜抄寫萬遍經(jīng)書!”
林太后這也是在發(fā)泄心中的怒火。
被罰抄經(jīng)書,錦初一點兒也不意外,心里反而踏實了不少,摘掉了簪子,換上一襲素色長裙坐在書房,開始抄寫經(jīng)書。
抄經(jīng)書她早就信手拈來,大梵山抄了足足三年,每本經(jīng)書都背得滾瓜爛熟。
起初有些不安定,寫了幾篇后漸入佳境。
只是萬遍經(jīng)書抄起來,不眠不休三天能抄完就不錯了。
林太后生怕她偷懶,派了個宮女過來盯著。
夜色漸濃
飛霜心疼,提了參湯進門,卻被宮女給攔住了,飛霜冷了臉:“太后娘娘只說抄經(jīng)書,可曾說過不許吃喝?”
宮女反駁:“抄經(jīng)書自然要虔誠,就不該吃喝。”
“太子妃的身子有個好歹,你能承擔后果?”
在飛霜的訓斥下,宮女只能退讓。
飛霜進門:“太子妃,您歇一歇吧。”
錦初搖搖頭,埋頭苦寫,腦海里卻是想些其他,頭也不抬的問:“外面可有什么消息?”
“回太子妃,皇上召見了二皇子至今還沒出來,太后又請了太醫(yī),至于殿下,奴婢打探不到消息。”
“嗯!”
又連續(xù)抄寫了兩個時辰。
直到夜深人靜,飛雁研了幾回墨,已積攢了一摞厚厚經(jīng)書,數(shù)一數(shù)才不過千篇。
抄到第二天清晨時,手都在抖,錦初咬著牙強撐著。
終于在第三天傍晚抄完,手腕已經(jīng)使不上力氣了,將經(jīng)書交給慈安宮的宮女帶回去交差。
本以為可以歇一歇,慈安宮的嬤嬤又來了:“太后這幾日夢魘,請?zhí)渝@個晚輩親自去佛堂念經(jīng)祈福。”
“可是太子妃已經(jīng)不眠不休三日了,就算是鐵打的人也該歇一歇吧。”飛霜道。
嬤嬤蹙眉:“太子妃,太后病了等不及,您作為晚輩辛苦一下,就當是盡孝了。”
錦初深吸口氣,知道這是林太后發(fā)泄的手段,孝字壓下來,她沒有理由拒絕。
“好。”
嬤嬤在前頭帶路,飛霜要跟上卻被嬤嬤攔住:“祈福只需一人就行了。”
錦初也只能照做。
后宮有一座佛堂,專門供后宮妃嬪平日里燒香拜佛的,滿屋經(jīng)幡,上面寫滿了經(jīng)文。
爐子里燃著檀香。
一座金燦燦的佛像立于殿內(nèi),慈和善目,讓人不自覺心生虔誠,錦初雙手合十,跪在蒲團上,虔誠跪拜。
“太子妃請脫了鞋襪。”嬤嬤道。
錦初不解。
嬤嬤指了指殿內(nèi)一大圈鵝卵石鋪成一個巨大蓮花形狀:“這里的每一塊鵝卵石都是從山上取下來的,踩在上面,走夠了百圈,才算是虔誠。”
鵝卵石有大有小,有的被磨平了,有的還有些尖銳。
“太后來祈福時,也要如此。”嬤嬤催促。
錦初半信半疑的照做,脫了鞋襪,長長的裙擺擋住了腳,她踩在鵝卵石上,整個人立馬精神不少。
嬤嬤還特意將鞋子拎起來。
“嬤嬤,佛前誑語,死后是要下十八層地獄,受烈焰焚燒之苦的。”錦初指了指佛像。
嬤嬤臉色微變,眼底隱約閃現(xiàn)一抹懼色,硬是擠出了笑容,匆匆離開。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