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俞蓮舟和宋青書談完正事,那十幾名三代弟子便“呼啦”一下圍了上來,將宋青書團團圍住,嘰嘰喳喳好不熱鬧。
“大師兄!你可算來了!”
“大師兄,你剛才那一招‘攬雀尾’也太帥了吧!什么時候教教我們?”
“就是就是!我最近又研究出兩招,保證讓魔教那幫孫子欲仙欲死!”
叫得最歡的,正是疾風和勁草。這幾年過去,兩人都已經是二十出頭的年輕小伙了,武功大進,早已是江湖上叫得上名號的二流好手,可一見到宋青書,那股子沉穩勁兒便蕩然無存,又變回了當年喜歡跟著宋青書的刺頭小伙了。
俞蓮舟在一旁聽著,嘴角抽了抽,最終還是沒說什么,只是無奈地搖了搖頭。他何嘗不明白,宋青書在這群三代弟子心中,早已是無可替代的領頭羊了。
要說為何,原因無他。
其一,宋青書雖是大師兄,掌門之子,更是張三豐口中的武當麒麟兒,可他卻從無半點架子,平日里與眾人打成一片,指點武功,分享心得,比起他們的師父,那可好太多了。加上武當七俠本就忙著在江湖上行俠仗義,也沒什么時間管他們,以至于許多三代弟子的功夫,都是宋青書手把手教出來的。
其二,宋青書重情重義,護短到了極致。哪個師弟受了欺負,他知道了,必然要找回場子,久而久之,三代弟子出門在外,腰桿都比旁人挺得直。
最重要的一點,是宋青書這幾年有意無意地插手下,武當的產業如滾雪球般越做越大,要說富可敵國也就差那么一點點。而宋青書花錢,又向來大方。隔三岔五便尋個由頭給師弟們發“補貼”,美其名曰“行俠仗義專項資金”。武當弟子多是孤兒,或是家境貧寒,如今不但能自給自足,甚至還能時常接濟家人,日子過得比許多小門派的掌門都滋潤。
這錢啊,太多了,花不完,根本花不完!
試問,有這么一個平易近人、武功蓋世、重情重義還對你特別好的大師兄,誰能不愛戴?
這群三代弟子,師父的話興許還會陽奉陰違,但宋青書下的命令,便是要他們去死,他們也絕無二話,問都不問,就是干。
這,便是宋青書獨有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