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京城之行,林天看著妹妹為了一支青霉素而發愁,心里十分的難受。
同時,看到老百姓因為青霉素昂貴的價格而遭受病魔的折磨。
所以,林天下定決心,必須把青霉素的價格打下來。
目前,青霉素的價格大約為每支20萬單位的售價1500元(約4大洋),相當于普通家庭一個月的生活費。
目前青霉素屬于稀缺藥品,主要供應醫療機構和傷員救治,普通民眾難以負擔。
可以說,青霉素的價格極高,每克售價超過黃金價格的6倍。
自打二戰開始,青霉素作為戰略物資被鷹醬壟斷。
1943年一噸青霉素價值83億美元(約675噸黃金),相當于可購買5000輛虎式坦克或4000架b-17轟炸機。
雖然,1944年湯飛凡團隊成功培養出我國第一批青霉素,但受限于發酵技術,產量有限且成本高。
加上果黨政府放棄自主生產計劃,長期依賴進口,加劇了價格居高不下。
同時也妨礙了青霉素的發展。
以至于老百姓難以用上青霉素。
所以,林天必須把青霉素的價格打下來。
這不光是為了老百姓,還是為了半島戰爭那些受傷的戰士們。
在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鷹醬不僅壟斷青霉素成品,還封鎖了玉米漿、乳糖等關鍵生產原料的進口。
導致一劑青霉素針劑售價高達200美元(約合人民幣1600元),以至于前線的傷員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
更可恨的是,讓果黨特務機構有機可乘,策劃的“901計劃”,企圖通過走私摻入神經毒劑的青霉素毒害志愿軍傷員。
林天決不許這種事情出現。
按照林天的保守估計,整個半島期間,青霉素的總使用量保守估計在150萬至300萬支之間。
而霍英棟通過特殊渠道只為志愿軍運輸了50萬支青霉素。
如果剩下的200萬支需要購買,按照每支200美元來算。
就需要4億美元。
這是一個龐大的字數。
如果研制出青霉素,采用自給自足的方式,這就相當于狂賺4億美元。
按照鷹醬的生產進度(1945年),一年可生產6500億單位(也就是1噸)。
這玩意一年狂賺4億美元。
“我的乖乖,這比軍售強多了。”
林天內心掀起了一陣陣狂熱。
必須把青霉素搞出來。
說干就干。
有了前車之鑒。
林天為了避免陷入原材料的封鎖,決定不能再用玉米漿和乳糖等作為原料。
替換全新的培育原料,那就需要時間去找替代品。
所以,林天快速成立科研小組。
“老趙,你去找一些有生物方面知識的技術人才或者是留學生。”
“廠長,找他們干嘛?”
“研究青霉素,把國內外青霉素的價格打下來!”
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