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目前現役的坦克(二戰時期)大部分口徑都是76毫米。
一上來就是100毫米口徑。
還能發射鎢芯穿甲彈、破甲彈和榴彈,彈藥基數34發,直射距離較遠,能有效打擊敵方裝甲目標。
此外,還配有1挺127毫米高平兩用機槍、1挺762毫米并列機槍和1挺762毫米航向機槍,遠近程火力搭配,可應對不同目標。
這讓蘇華十分敬佩林天在火力方面的配置,遠可攻城拔寨,近可獵殺敵人。
關鍵這坦克的防護性能也十分不錯。
車體前傾斜裝甲板厚約100毫米,車體側裝甲厚80毫米,炮塔為鑄造結構,前裝甲厚約220毫米,外形呈半蛋殼形,具有良好的防彈能力。
車內還裝有半自動滅火裝置,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被擊中后起火的風險。
一旁的陳若楠跟著說道:“從空氣動力學來看,炮彈來襲,你設計的三角防御確實能阻擋、改變炮彈的方向。”
一般來說,炮彈都是圓錐形,當中心點觸碰目標后才會引發雷管,從而引起爆炸。
所以,吳驚才能用鋼絲網攔截炮彈。
而林天在前防御板上采用多個三角形設計,是具備一定的防御能力。
同時,陳若楠也從中看出林天是空氣動力學方面的專家,心里不由多了幾分敬佩。
“什么!”
蘇華驚呼道:“全重才36噸。”
加了這么多防護,本以為是個大家伙,沒想到,在坦克重量方面才36噸。
“不知道機動性如何!”
蘇華翻到坦克發動機頁面,下一秒,他便驚嘆的說不出話來。
采用12缸發動機,額定功率520馬力,公路最大速度50千米時,越野平均速度20-25千米時,最大行程420-440千米,能適應多種地形,具有較好的戰術機動性。
“廠長,你設計的坦克集機動性,火力猛,防護墻的特點……太完美了!”
當然,林天的巧妙設計還有很多。
比如,車首裝有與前上裝甲垂直的防浪板,當坦克涉水行駛時可防止水浪濺至駕駛員潛望鏡,保證駕駛員視線清晰。
有助于坦克在涉水等復雜環境下正常行駛和操作。
以及主炮在身管前端裝有抽煙裝置,可將火炮發射后留在炮膛內的火藥燃氣排出,減少車內有害氣體濃度,改善乘員戰斗環境,提高持續作戰能力。
另外,履帶為單銷式金屬履帶,行動部分采用扭桿式獨立懸掛裝置。
車體每側有5個雙輪緣大直徑負重輪、1個誘導輪和1個主動輪,并在第1、5負重輪處裝有葉片式液力減振器。
可有效緩沖行駛過程中的震動,提高行駛平穩性和越野性能。
最后是駕駛員有2個潛望鏡,其中1個可換成紅外潛望鏡,方便夜間駕駛。
車長有tpk-1瞄準鏡和4個潛望鏡,裝填手有k-4型潛望鏡,不同位置的潛望鏡配置,讓乘員能從不同角度觀察外界情況,有利于掌握戰場態勢。
林天的設計堪稱完美,不愧是陸地之王。
然而,就在林天和眾人討論的時候,開國將軍來了。
“什么,陳將軍來了?他來做什么?”
“辦學校……”
……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