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這樣一臺用蒸汽機帶動的水壓機,就已經讓鎧甲制作成本降低了近三分之一。一臺蒸汽機帶動的大型鍛錘和蒸汽機帶動的鉆孔機,我有把握將燧發火槍的成本降低30%,制造速度提高到10倍左右。這樣燧發火槍的出廠價就可以降低到10元每支,這對于軍器監來說難道不是好事嗎?”
孫元化只能繼續安撫道:“好吧,好吧,等到明年預算下來,我一定會花錢把這個項目從文思院贖回來的。不過現在你先花他們的錢研究著吧,文思院在蒸汽機這個項目上賺到的錢可比我們多,只要你對他們說,鍛錘機器可以加快蒸汽機的批量生產,他們一定會滿足你的要求的。
現在我們軍器監加上文思院的人手,一個月也就安裝不到20臺蒸汽機。可是預定的蒸汽機合同已經排到10年之后,陛下對于這個速度極為不滿,已經打算從明年開始將安裝和維修業務外包出去,軍器監和文思院只負責蒸汽機設計、制造和安裝技術培訓了。
江南制造局的沈廷揚天天向陛下上書,請求把蒸汽機制造技術轉讓給他們,由他們來負責江南地區的蒸汽機推廣業務,這不是存心想要從咱們嘴里奪食么。文思院的徐公公和管事們現在是急的團團轉啊?!?
薄玨心里對此是不以為然的,在這一點上他還是支持皇帝的。他研究機器的目的,一是為了自己的興趣愛好;二便是想要節約人力,替代那些工人們去做最為艱苦和危險的工作。蒸汽機的改良,不僅有利于工廠主們找到替代自然能量的動力,同樣也可以在農業上發揮極大的作用。
但是再好的機器,如果不能推廣開來,也就是一堆廢鐵。蒸汽機的制造隨著生產流程的確定,其產能正逐漸擴大著。但是安裝蒸汽機的人手卻難以迅速擴大,這導致每個月生產出來的蒸汽機,大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能夠拉出廠安裝的。
于是便出現了一個極為困擾軍器監和文思院的問題,機器制造廠生產的蒸汽機部件正不斷的擠占著倉庫,外面的工廠主們提著一袋袋的鈔票上門訂購,他們派出了所有能夠動員起來的人手,卻依然難以滿足工廠主們的需求。
在這樣的局面下,薄玨自然認為皇帝發出的指示才是正確的。畢竟安裝蒸汽機不是制造蒸汽機,之前老式蒸汽抽水機的維修人員和一些民間機器制造廠的工匠們,只要稍加培訓就能讓他們掌握蒸汽機的安裝技術。
當然這樣的后果便是,軍器監和文思院要損失一部分安裝費用,對于孫元化和徐省聲來說,自然就有些心疼了。不過對于只研究不當家的薄玨,倒是很高興自己研制的機器能夠快速推廣出去,成為工廠主制造財富和地方上用來抗旱排澇的利器。
不過在京城待了這么久,薄玨總算是學會了一點人情世故,沒有當面反駁孫元化的抱怨,而是輕描淡寫的附和了幾句。
很快水壓機壓鑄出來的熟鐵胸甲就被工匠稍稍處理后送到了眾人的面前,燕京大學的師生們只能看個新奇,但是對于孫元化這些軍器監的專家來說,這些熟鐵胸甲的質量還是讓他們贊嘆了許久,這幾乎已經比得上熟練工匠打造出來的胸甲了。
而一名熟練工匠想要獨自打出這樣一副胸甲,起碼也要3-5日。以流水線模式進行加工,一條生產線上每人每日也不過1-2副而已。而在水壓機面前,就算加上前后期的處理時間,每3-5分鐘就能出來一副,一個小時就能抵的上一條生產線一天的產量。
對于已經感到人力不足問題的軍器監和文思院來說,這可真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不過孫元化還是按耐住了興奮,走到葉小鸞、瑪利亞.切萊斯特等人面前問道:“…如果我們現在想要制造一臺百噸以上的水壓機,你們需要設計多久?”
葉小鸞有些驚訝的問道:“可是36噸的才建好而已,壓制胸甲的話,這個噸位不是已經足夠了嗎?”
孫元化趕緊搖頭說道:“百噸以上的水壓機當然不是用來壓制胸甲的,我是打算用來壓鑄炮胚的。現在用鑄造法澆筑大炮,小口徑炮的成功率較高,但是大口徑炮的成功率則較低。我打算仿照制造槍管的模式來制造大炮,但是槍管可以用水力驅動的鍛錘鍛打,大炮的炮胚可不行,如果用百噸以上的水壓機來壓鑄的話,也許就能達到相似的效果了…”
葉小鸞對于兵器方面的要求并不怎么熟悉,但是對于水壓機的設計現在倒是了然于胸了。她和瑪利亞.切萊斯特交換了一下意見之后,便對著孫元化說道:“設計百噸以上的水壓機倒是沒什么問題,但是我們建議將水變更為油,液體上的傳導性能不會有什么變化,但是可以讓機器部件的壽命更長一些?!?
孫元化點了點頭說道:“只要你們拿出設計圖紙來,軍器監這邊一定會全力配合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