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阿吉斯所率領的巴爾赫軍畢竟是常年和薩法維王朝對峙的一線部隊,他軍中雖然只有近三分之一的職業軍隊,但剩下的那些征召士兵也是大多見過血的邊民。
長久生活在前線的這些巴爾赫邊民,實際上還要比某些內地部族首領身邊的近衛騎兵更為兇悍野蠻。而阿布.阿吉斯身邊的近衛騎兵不僅有著豐富的戰場經驗,對于如何組織恢復潰敗部隊的士氣也比費爾干納盆地各城的近衛騎兵們要出色的多。
當左翼的那木干軍和中間的浩罕軍還在重新整理部隊時,右翼的巴爾赫軍已經在一群近衛騎兵的帶領下,再次向著葉爾羌軍的營壘攻去了。
這些近衛騎兵先是將無人把守的第一道營壘拆除了大半,除了填平幾段壕溝之外,他們還將那些木柵欄開辟出了數個出口,并利用這些被拔出的木柵欄趕制出了幾塊碩大的木排,作為抵御葉爾羌軍在第二道營壘后的射擊。
這些需要五、六名近衛騎士才能舉起的木排,很好的擋住了第二道營壘身后的葉爾羌弓箭手和火槍手視線,給阿布.阿吉斯麾下的弓箭手和火繩槍手創造出了射擊的空間。
而常年廝混在軍營中的阿布.阿吉斯,此刻也展現出了一名戰士的勇氣,他放棄了在后方督戰的位置,直接跑到了火繩槍手的中間,為戰士們搖旗吶喊,這一舉動極大的鼓舞了巴爾赫將士的勇氣,讓右翼軍隊再一次沖過了第一道營壘,向著第二道營壘發起了進攻。
雖然現在大明是葉爾羌汗國的最大支持者,但是在沒有完全把葉爾羌汗國的政治力量完全變成親明派前,負責南疆地區的甘寧總督府自然不會有多么積極的去武裝葉爾羌汗國的軍隊。
馬守應麾下雖然有著數百火槍手,但是從葉爾羌汗國地方征召的武裝,士兵大多還是以裝備弓箭為主。也許巴爾赫軍臨時制作的大木排十分笨重,還有著許多小縫隙,但是這并不代表葉爾羌軍中的火槍和弓箭可以輕易的射穿這些木排。
而躲在這些木排背后的巴爾赫弓箭手和火繩槍手,卻可以借助這些木排接近第二道營壘,向著葉爾羌守軍進行集火射擊。雖然在一開始的對射中,雙方的損失相當,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由安集延降兵和葉爾羌軍混編的守軍很快就承受不起這樣的互相對射戰術了。
不要說那些被本就士氣低落的安集延降兵,就算是葉爾羌士兵也難以忍受這種隨時死亡的對射方式。而常年和土庫曼紅頭軍打交道的巴爾赫軍,卻極為熟悉這樣冷酷的作戰方式。
這些士兵在和紅頭軍的作戰中早已經認識到,向前進攻存活下來的希望要遠遠高于把自己的后背亮給敵人。而且此前葉爾羌軍將本國平民填充在第一線,用于阻礙他們,并借機殺傷進攻軍隊的卑劣戰術,已經成功的激怒了這些士兵,讓這些士兵們都渴望著沖進營壘,向那些軟弱無恥的葉爾羌人進行報復。
因此緊靠著前線的阿布.阿吉斯在親手射殺了3名守軍之后,便突然聽到前方的將士突然爆發出了一陣歡呼,很快他就看到自己的部下成功的破壞了第二道營壘的一段木墻,制造出了一個可以容納三人并行的缺口。
指揮前鋒部隊的沙曼很快帶著一隊近衛騎兵沖入了缺口,驅散了缺口附近的士兵。阿布.阿吉斯趕緊對著部下喊道:“不要過于戀戰,先擴大缺口再說,只要占住了一段缺口,這些葉爾羌人就要準備逃亡了…”
阿布.阿吉斯的判斷還是很準確的,隨著這個缺口擴大到了十多米之后,布哈拉軍右翼前方的葉爾羌守軍就開始大面積潰逃了。而右翼的成功突破,也使得左翼和中軍面前的壓力少了許多。
這兩個部位的葉爾羌守軍確認第二道營壘被突破后,便開始了有序的撤退,從而讓布哈拉軍全線突破了第二道營壘。
不過站在缺口前的阿布.阿吉斯看到了第二道營壘內的情形之后,卻是楞了片刻。和第一道營壘縱深過淺,且在營壘背后設置了許多縱向短墻,以阻礙進攻方走動不同,第二道營壘背后卻極為空曠。
阿布.阿吉斯只是在心中估算了下,便得出第二道營壘和第三道營壘之間的縱深幾乎達到了500-600米,而且這兩道營壘之間空蕩蕩的,沒有任何阻礙,幾乎就是一片空地。
葉爾羌人的第三道營壘分為了兩道,后方一道還是一人多高的木墻,但是在這道木墻下還有一道半人高的胸墻,剛剛第二道營壘背后的守軍,正是逃亡到了這兩道木墻之間的空隙中,似乎正組成又一道防線。
阿布.阿吉斯很快就反應了過來,葉爾羌人是打算讓下面的守軍和自己肉搏,然后再用上面的守軍輔助射擊么。他很快制止了想要跟著潰軍向第三道營壘發起進攻的前鋒,選擇了在第二道營壘后的空地上重新列陣整隊再進攻。
不過阿布.阿吉斯能夠控制住右翼的部隊,卻難以控制住左翼和中軍已經興奮起來的士兵們。不管是那木干軍還是浩罕軍,現在都在追著正在撤退的葉爾羌守軍,全然不顧身后軍官發出的調整隊形的命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