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崇禎十二年的年初,對于青島人來說卻有些不大妙,從正月到三月本地一直干旱無雨,今年的春播自然也就沒什么指望了。對于青島人來說,這樣的春旱并不少見,不過往年山東其他地區并不會都是如此,他們還可以指望從內地購買一些糧食回來度過災荒。
因為有了鐵路和港口,現在青島人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已經減少到了常住人口的一半以下,其他人都圍繞著青島這座新興的貿易港口城市工作,可以說青島人手中并不缺乏購買糧食的金錢。
但是這一年受災的并不僅僅局限于青島,山東各地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旱情,據說受災最為嚴重的還是河南地區。因此進入三月之后,北方各地的糧食價格都在飛速上漲,而青島三月的糧食價格更是高出了山東平均糧價的30%。
自從朝廷在北方實施了糧食統購統銷政策之后,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災荒時期的糧食上漲速度和糧商的囤糧居奇。不過在某種程度上也造成了各地官府畫地為牢,動不動就禁止本縣糧食外運,和打擊了私人糧商的販糧積極性。
青島的糧食本身就不足,隨著青島城市的發展,大量人口的涌入,本地就成為了糧食輸入地區。作為一個剛剛興起的城市,青島的糧食儲備設施是落后于城市發展的,因此到了二、三月份的時候,青島的官員就愕然發現本地的糧食儲備不足了,而短時間內他們居然還找不到進貨的來源。
山東其他地區,甚至是整個北方地區都處于缺糧的狀態,根本不可能再往外調撥糧食。魯南、淮北地區雖然在大肆興建水利的狀況下,已經隱隱成為了除河南之外的北方第二糧食產地。但因為河南今年旱情特別嚴重的關系,當地的存糧已經被調入了河南地區,此刻找不到余糧販賣給青島了。
若是要等南方的夏收新糧,起碼也要六、七月份之后。而以青島的糧食儲備,最多也就能夠撐到五月底。更令這些官員擔憂的,還有因為山東各地受災的緣故,不少災民正向著青島蜂擁而來。在整個山東東部,也只有這座城市看起來能夠出賣勞力養活自己,而不至于待在家中餓死。
以青島這樣一座急劇發展起來的貿易城市,對于人力的需求自然是無窮無盡的,因此青島的官員從一開始就沒有限制過人口向青島的流動,甚至在某些程度下他們還提供了一些便利。
在物資資源充分保障的基礎上,這些人口給青島帶來了財富的源泉。但是在當下這種大災之年的狀況下,不斷涌來的災民就有可能變成毀滅這座城市的導火索了。青島的官員們此時想要禁止人口涌入青島,也有些為時過晚了。
他們只能一邊派出人員在道路上設置關卡攔截流民,一邊向著山東巡撫衙門和朝廷求援了。就在這些青島官員們愁眉不展的時候,三月二十七日一隊從林加延港而來的運糧船隊拯救了這座城市。
在日軍還在作戰的時候,四海貿易公司已經開始恢復生產了,失去了土人的干擾之后,特別是奪取了邦板牙人的土地和糧倉之后,整個**平原已經完全納入了公司的管制之下。郭慶在同西班牙人談判的時候,崇禎十一年額外加征的50萬石稻米終于開始裝船北運了。
此時公司最新的運糧大船已經達到了一萬石,噸位超過了1000噸。事實上最新在建的運糧船,據說規模超過了15000噸。當千噸級別的軍艦成功建造之后,軍艦制造的技術迅速的被引入到了商用船只,堅固而大型化的商船正不斷的將大明的民用船只建造技術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和歐洲人所要面對的海況復雜的大西洋不同,受到第一島鏈保衛的中國近海,船只需要面對海況要簡單的多。
而廟街、**、庫頁島、**、日本、琉球、臺灣、南洋諸島、馬六甲海峽及東南亞各地,這些港口或地區都在大明武力的輻射之下。當十八芝海盜集團被朝廷招安之后,大明的商船在這一區域幾乎已經遇不到什么海盜騷擾了。在這種較為安全的海上環境中,放棄武力,追求大型化和適航性,以減少貨物運輸成本的商用船只成為了大明商船建造的主流。
因此這隊五艘船只組成的船隊,足足運來了3萬5千石稻米和其他呂宋特產,當青島官員聽到這個消息之后,立刻趕去了碼頭試圖把這批糧食全部購買下來。雖然四海貿易公司的背景驚人,但是面對快要狗急跳墻的當地官員,艦隊的負責人也還是出售了1萬5千石稻米給他們。
呂宋島的稻米約0.4元一石,稻谷的話約0.15-0.2元一石。而在青島,稻米的市場價格已經達到了3元一石。根據朝廷的規定,艦隊負責人以0.9元一石的價格出售了5000石稻米給官倉,又以1.2元一石的價格出售了1萬石的議價糧。
隨著這樁糧食生意的成交,青島的糧食價格當日迅速回落了10%,在一周之后糧價回到了2.2元一石的價位上,并穩定了下來。
這批呂宋糧食的到來,和公司已經獲得了呂宋糧食產地控制權的消息傳開,使得北方沿海地區的糧食價格開始下落,算是解除了北京朝廷的一小部分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