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新軍的組建,朕不打算以招募方式進行。軍隊的職責是保家衛國,這是每個大明人的權力也是義務,而大明同樣要給予軍人地位的保證。
同樣沒有人天生就應該當一輩子軍人,士兵服役5年,校尉以下服役7年,校尉以上則視乎其個人能力和意愿。新軍之中不再實施軍官世襲制度,有能力者上,無能力者下。
朕稱之為義務兵役制,實行義務兵役制的地區,就從京城郊外的營州左、中、右三屯衛開始試點。孫先生可以先從籌建將官培訓學校開始,至于衛所軍屯改制,朕會從國子監和錦衣衛調集人手進行。
籌辦將官學校的費用,朕會先從內帑先撥出10萬兩,作為學校的開辦費用。至于這所學校的教官,則…”
孫承宗突然昂首說道:“臣舉薦鹿善繼、茅元儀、袁崇煥為新軍將官之教授?!?
“袁崇煥?”聽到這個名字,朱由檢的眉頭不由皺了起來。對于這個人,在后世網上一直爭論很大。
一個被乾隆稱之為抗清英雄的人物,但是記載了明末事跡的歷史資料,卻被乾隆以修四庫全書的名義全部焚毀了。
對于這樣一個爭議頗大的人物,朱由檢一直避免去思考,如何去面對這個隱藏在歷史中的人物。
然而有些人的存在,是無法逃避的。讓朱由檢不愿意面對的名字,終于還是頑強的出現在了他的耳朵里。
不過孫承宗找了一個好時機,想到他好不容易才把衛所制度的改革塞進新軍籌建的議題之中,朱由檢就明白現在他最好什么動作都別干。
這些文官現在只把目標放在了新軍籌建上,因此對于所謂的軍屯衛改制并沒有放在心上。
但是在朱由檢眼中,新軍的籌建和將官學校的建立,都比不上后面的衛所制度改革。前者只是治標,后者才是治本。
也許新軍的未來肯定要比現在的衛所軍強,但是相比現在連毛都沒一根的新軍,大明數十萬的衛所軍,才是真正可以迅速成為他手中武力的軍隊。
“槍桿子里出政權,沒有軍隊的支持,他想做的一切都建在沙灘上的城堡,經不起一個浪頭的沖擊?!敝煊蓹z深深吸了一口氣,把一切不安的情緒拋在了腦后。
“孫先生的舉薦自然是好的,朕自然是全力支持的?!敝煊蓹z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支持孫承宗提出的人選。
朱由檢和孫承恩之間達成了默契之后,朝會中自然也沒有什么人會再反對崇禎提出來的軍制改革方案了。東林黨人認為,起碼新軍的建立,讓東林黨人在京城附近控制了一只可靠的武力。
而黃立極等人因為剛剛獲得了官制改革的權力,現在也不愿意去動東林黨人的蛋糕。
這場朝會雖然開局很糟糕,但是到了結束的時候,卻似乎大家都各有所得,皆大歡喜。
黃立極等非東林黨的政治勢力,獲得了官制改革的主導權,而東林黨人至少也從中分了一杯羹,且還得到了新軍籌集的權力。
雖然在這些官員的眼中,軍制改革遠遠比不上官制改革那么誘人。畢竟在大明,軍官的地位遠遠比不上文官的地位,一個七品縣令就敢對著四、五品的游擊將軍隨意呵斥。
而袁崇煥當年以區區一個從四品的兵備道,就敢在沒有命令和尚方寶劍的狀況下,斬殺一名從三品的游擊將軍,可見大明武人的地位低下了。
所以東林黨人的注意力完全被崇禎提出的官制改革所吸引了,對于新軍籌集和衛所改制,到沒怎么放在心上。就連孫承宗等稍稍有些見識的官員,也只是關注了將官培訓學校的建立,對于軍屯衛所改制并沒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