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郭允厚提出的問題,田仰顯然無法做出回答。從大明官員的過往品行來看,說他們不會上下勾結侵占旅行津貼,那才是一個真正的奇跡。
朱由檢對此也頗為頭疼,當然他知道郭允厚并不是真的想要反對驛站改革,只不過作為戶部尚書,他不得不站出來為戶部減輕壓力。如果真要實施津貼制度,顯然將會把原先壓在地方上的負擔轉嫁到戶部身上,而現在的戶部很難找出這筆原本并不存在的應付款項出來。
這也是為什么,雖然人人都已知道大明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但是當朝執政的官員卻死活不愿意,輕易變更任何一項舊政策。
因為每每改變一項舊政策,先不說能不能帶來預期的收益,首先便是要先弄出一筆經費來,用于支付改變舊政策所需要的花費。本就捉襟見肘的戶部,那里愿意負擔這么一筆額外的開銷,只是為了減輕地方上的負擔,自己卻得不到任何的好處。
如果今天只是郵政一個部門的想法,郭允厚咬咬牙也就挺過去了。但現在郵政部不過是一個開場熱身而已,如果其他各部也來上這么一手,經費壓力推到戶部身上,改革政績自己去領,那戶部今天非崩潰不可。
看著面沉如水的戶部尚書,朱由檢想了想便說道:“76條驛路,通商郵政部今年只推行6條驛路的改革,應該來說,已經是相當謹慎了。
至于郭先生你所說的,會不會有官員上下勾結**津貼,朕以為這不應該是通商郵政部應當思考的工作。官員有沒有貪腐行為,一是需要**官校按照年限抽調各級官員進行繼續教育,以提醒告誡這些官員們不要被權力腐化。
二來便是需要朝廷監察部門的努力,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不要做廟里的泥菩薩。
再說了,改革這種事情,那有必定能夠成功的。與其現在大家爭論一萬遍,不如確確實實的試驗上一遍。出了問題再改就是了,朕就不信了,難道區區六條驛路改制失敗,大明的天就塌下來了?
就算塌了也沒事,朕一定撐住,所以你們也不必過于憂慮了。推行津貼制度,雖然會增加一筆朝廷的開支,但是六條驛路涉及到數十個縣。如果改制成功,近千萬百姓能夠因此受惠,從全局來看,朝廷其實并不虧損?!?
郭允厚依然為難的對著崇禎說道:“但是陛下,今年推行了預算制度之后,各部所有開支都已經明確規定下來了。每一筆預算資金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現在田尚書突然挖了一個新坑出來,臣也變不出新蘿卜出來???要不然還是讓驛路改制計劃先推遲一年?或是去掉幾條驛路改制。待到明年財政稍稍寬裕些再說?”
田仰趕緊在旁邊反對道:“明年復明年,明年何其多也。今年好歹朝廷要發放3500萬元公債,再怎么困難,也不可能短少了這點津貼補助的資金。若是到了明年,敢問郭尚書能打包票,明年朝廷財政果真會比今年更好?”
對于田仰的話語,郭允厚干脆緊緊的閉上了嘴。這3500萬元公債還只是談了一個意向,但是各部已經有不少人盯上了這筆龐大的意外之財。
很多官員都想要撬開一個口子,從這筆公債中挖點資金出來,填補自己部門的經費窟窿。給田仰行了這個方便,那他又要如何拒絕其他人的請求呢?郭允厚那里敢開這個口子。
朱由檢打斷了田仰的話說道:“發行公債乃是為了解決朝廷的燃眉之急,所有公債都必須??顚S?,不得進行私下挪借。如果壞了規矩,今后天下百姓誰還敢再購買朝廷發行的公債?這不是飲鴆止渴嗎?”
崇禎果斷而堅決的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終于讓田仰閉上了嘴,也讓某些官員頗為失望。朱由檢同樣不希望,今年開門第一件事就因為卡在資金問題上無法進行下去。如果真的如此,原本就對改革現狀三心二意的官員,說不得就要整天拿著資金的問題同他進行扯皮了。
他略略思考了一些,終于把一個已經考慮了許久的問題拋了出來。崇禎清了清嗓子說道:“不管如何,這驛路改制還是要繼續的。這樣吧,每年江南地區要交付宮內的100萬金花銀,從今年開始轉入到戶部。
但是每年戶部要支出40萬銀兩用于錦衣衛、宮中親衛及各勛戚的俸祿和賞賜,剩下的收入歸戶部支配,朕想用于這官員旅行津貼的開支應當是夠了吧?”
崇禎突然把金花銀交給了戶部,頓時讓殿內的官員有些傻眼,但是又讓某些官員感到欣喜若狂。對他們來說,這簡直和田仰的改革方案是完全相反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