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崇禎的反應,郭允厚內心感覺有些驚奇,不過他最終還是沒有表現出來。老實說他向崇禎提交這個計劃,并不是想要向皇帝推薦李昌時這個人。
其他官員對于實務的一知半解,導致他之前向皇帝提交的計劃實在是有著太多的漏洞,郭允厚顯然還沒打算為了戶部官員的面子,搭上自己的**。
就如同崇禎所,就可操作性上來說,還是小吏出身的李昌時擬定的計劃更符合實際。而戶部不但節省了大量的人力,還不必花費太多。
至于這個計劃是不是符合皇帝的要求,或是能夠得到其他部門官員的認可,郭允厚覺得這并不是他需要考慮的問題。如果皇帝支持這個計劃,就算出了什么問題,戶部的責任也算是減輕了大半。
如果皇帝不認可這個計劃,那倒是正好打壓一下戶部那些非正途出身的官員。這些官員仗著自己了解戶部實務,又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倒是慢慢開始有些看低了科舉出身的官員了。
不管崇禎作出什么選擇,郭允厚認為自己都不會有什么壞處。但是他倒是真沒想到,崇禎可以在這么短時間內收斂起自己的情緒。
畢竟在李昌時的計劃書中,可是毫不留情的對皇帝在順義的土地改革大肆批判了一通,認為這種土地改革最好的結果不過是給皇帝增添了些名譽,但這種土地改革政策是無法推廣到全國各地去的。
就算各地的地主毫不反抗,乖乖服從皇帝的命令把自己的土地交給朝廷進行重新分配。但是光有土地是無法進行農業生產的,朝廷還必須給這些無地農戶分配農具、牲畜、種糧和肥料等等。
這種土地改革政策就算是張居正改革之后,國庫最為充盈時都未必能成功,更何況是大明國庫異常空虛的現在。
原本郭允厚以為,年少氣盛的崇禎看到這些評價之后,會怒不可遏。所以他并不打算把這個計劃拿出來,為了避免在皇帝心中留下戶部辦事不力的印象,他又不得不把這個計劃拿了出來。
如他所預料的,第一眼看到計劃書的時候,崇禎的確是有些惱羞成怒了。不過他倒是沒想到,皇帝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冷靜下來,重新審視了這個計劃。
對于皇帝現在的要求,郭允厚自然無法拒絕,他答應著向皇帝告退了。而崇禎把計劃書交給王承恩讓他另外收起之后,便傳新任吏部左侍郎溫體仁晉見。
溫體仁在進入崇禎的辦公房之前甚為心滿意得,他攛掇周延儒和他一起加入了,徐光啟的科學進步黨,倒是沒有預料到自己立刻就被提拔到了吏部左侍郎的位置。
說起來,這倒是讓他得了一個頭彩。因此當溫體仁走進文華殿皇帝辦公房的時候,倒是顯得有些氣勢昂揚的勁頭。
看著走進來的溫體仁,朱由檢示意一邊的內侍給予賜座的待遇,讓溫體仁近前來說話。事實上對溫體仁的提拔,完全是朱由檢一力主張的,徐光啟其實是不怎么認同的。
朱由檢提拔溫體仁倒不是因為他對這個名字有些影響,而是他聽說溫體仁勸說了周延儒,兩人都在第一批加入了科學進步黨。
這還是推崇新學之外的大臣第一次請求加入到科學進步黨內,大多數官員不是猶豫觀望,便是被錢謙益招攬入黨去了。
朱由檢自然要給眾人豎立一個榜樣,讓下面的官員們知道,雖然他口頭上說,對于兩黨是一視同仁的,但事實上還是有些區別的。
畢竟他不能眼看著,科學進步黨最終變成了一個被朝廷主流官員所邊緣化的小團體。因此他不顧徐光啟的阻攔,任命了溫體仁的新職位。
從一個清水衙門調到六部第一的吏部擔任左侍郎,溫體仁自然是想要做些工作來顯示自己的。而徐光啟的事務之繁忙,也使得吏部的日常事務都落在了吏部兩個侍郎的身上。
溫體仁只是略微觀察了幾日,便了解了吏部內部的運作。徐光啟對于吏部的具體事務很少干涉,只是抓了一個主要方向。
而擔任吏部右侍郎的成基命不過比他先進了吏部3個月而已,這位東林黨中頗有聲望的大臣,原本是被推舉為吏部左侍郎的,但是在皇帝的壓制下,東林黨人還是沒有如愿。
現在反而被他跳出來摘走了吏部左侍郎的位置,溫體仁以己及人,認為成基命總不可能是樂于見到自己接任這個位置的。
而以徐光啟的年紀加上他所負責的眾多事務,溫體仁認為這位崇禎所依重的新學領袖,恐怕也未必能在這個位置上呆上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