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黃臺吉和代善等少數人對杜度進行了仔細詢問之后,算是明白了杜度所謂的使者身份,不過就是替明國傳話而已。
但是大多數人并不愿意去了解這個事實,他們只是覺得,杜度作為后金國的多羅貝勒,怎么可以接受明國皇帝的命令,作為明國談判的使者返回后金的大營來。在他們眼中,杜度的這種行為,無疑已經算是背叛了后金國。
杜度平時雖然脾氣暴躁,但并不是一個蠢人。從這些女真親貴看待自己的目光中,他便感受到了被排斥的惡意。此前這些女真親貴遠離他,只是怕被人認為是親附于杜度的褚英一黨,他們對于杜度本人并沒有什么感觸。
但是現在這些人看待杜度的目光,則完全把他當做了一個異類,甚至是**。黃臺吉和代善等人顯然沒有為杜度出頭的意思,了解了杜度的明國使者身份是怎么回事之后,他們便立刻開始著手指揮營中大軍撤離。
至于同明國的談判,此刻就連黃臺吉也失去了興趣。黃臺吉此前倒是希望能夠同明國展開一場真正的和平談判。除了為后金撤退爭取時間之后,他也希望能夠借助這場和談給這次伐明之戰畫上一個結局。
他興致沖沖的邀請蒙古各部跟隨他入關伐明,結果剛開始破關而入時勢如破竹,不管是女真人還是蒙古人都很興奮。但是到了現在,卻東西兩路接連受挫,雖然損失最大的還是蒙古各部和兀魯特蒙古旗,可是對于黃臺吉來說,這場他發起的伐明戰爭,已經有變成虎頭蛇尾之舉了。
如果后金軍以這種灰頭土腦的方式撤出關內,對于黃臺吉來說這場戰爭不僅沒有達到出征的目的,反而打擊了他在后金國內及蒙古附庸部族的威望。
然而不管黃臺吉再這么不甘心,他也很清楚想要在這場戰爭中扳回劣勢的機會已經不大,除非明軍的統帥腦子發熱連續犯錯,那么后金軍還有翻轉戰局的機會,不過現在看起來,這個機會極其渺茫。
無法在戰場上扳回劣勢,但如果可以在談判中挽回一些顏面,那么倒也勉強可以掩蓋這場戰爭中后金軍挫敗的事實。
只要明軍派出同后金談判使者地位相當的人員同他們進行談判,不管談出了什么結果,都算是證實了,后金同明國是地位相等的國家,就如同歷史上的遼宋一般。
不過明國皇帝居然讓杜度來擔任明國的使者,而杜度居然為了明國皇帝的一點恩惠接受了,這場談判顯然無法繼續下去了,繼續下去只能成為后金國的笑柄。
簡單的同杜度交談了幾句之后,黃臺吉便以雙方提出的條件相差太遠,暫時中止了同明國的談判。當然這也不是因為杜度擔任明國使者一個緣由,多爾袞帶回的交換女真俘虜條款,同樣是黃臺吉無法接受的。
拿逃人家屬交換女真俘虜,黃臺吉還可以接受,但是崇禎提出要拿孫得功家族去交換這些女真俘虜,就難以讓他難以接受了。
孫得功是廣寧之戰中最大的功臣,沒有他出賣了明軍,后金軍不可能這么輕易的取得廣寧之戰的勝利。但是對于明國來說,孫得功必然是廣寧之戰中最大的罪臣。明國皇帝要求后金送孫得功全族回去,顯然不是為了獎勵他。
如果孫得功全族回國之后就被明國皇帝處死,那么今后明軍將領誰還敢再投降后金,為后金國出力呢?但是如果拒絕了明國皇帝的提議,無疑就等于是拋棄了那些被明軍俘虜的女真將士。
現在明人手中的女真俘虜大多為兩白旗,黃臺吉如果當眾拒絕了明人交換俘虜的條件,不但會令兩白旗對他徹底失望,也會引起其他女真親貴的不滿。畢竟在這些女真人眼中,100個漢人的性命也及不上1個女真人的性命。
而明人手中現在足足有100多位女真俘虜,黃臺吉同樣不敢輕易放棄近兩個牛錄的女真將士的性命。否則后金國內女真和漢人之間的矛盾,將會再次激化。
自他登基之后,就一直試圖提升后金國內投降漢人的政治地位,試圖將這一龐大的族群變成后金國的根基,成為對外抗擊明國,對內牽制女真八旗的重要力量。黃臺吉的做法自然不是毫無反對者的,起碼一直跟隨努爾哈赤的老人們便不贊成。
在努爾哈赤實施的治理漢人政策下,除了那些被屠戮的漢人之外,剩下的漢人都成為了女真親貴們的奴隸,為這些女真親貴們耕種田地,制作各種消費用品。
黃臺吉登基后,便一直限制女真親貴們蓄養漢人奴隸的數量,又不斷的將奴隸變成自由民,并對他們的生命財產進行保護。另外還在后金的朝堂上提升漢官的權力,讓他們成為了他在朝堂上的喉舌。
只不過黃臺吉手段高明,用的是溫水煮青蛙一般的手段,雖然女真親貴們都對漢官的地位提升感到不舒服,不過因為漢官地位的提升極為緩慢,并沒有威脅到女真親貴們的地位,因此他們還是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黃臺吉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