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都說了,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身為內閣閣臣自然應當為滿朝上下做一個表率,不能圖一時方便而不走正門啊。不過他想歸這么想,卻沒敢給自己找這個麻煩。
不要說皇帝肯定會因此對他有意見,溫體仁估計內閣中支持自己的也不會多。之前他當吏部尚書時,對于除錢謙益之外的閣臣可一向是禮貌有加,總不能剛坐上這個首輔位子沒多久,就翻臉不認人吧。就算他能拉下臉來,這些同僚也未必會買賬。
內閣改革之后,首輔雖然從法理上確立了統領內閣的地位,但內閣閣臣之間的權力和責任也有了清晰的劃分。在沒有皇帝的支持下,就算是首輔也不能侵犯閣臣所負責的職權,他只能就閣臣能否勝任自己的工作問題,向皇帝提出撤換閣臣的請求。
而此次內閣的成員雖只替換了兩人,但卻調整了內閣中最重要的三位,即首輔、分管吏部的次輔和分管戶部的閣臣。錢謙益么是受到連任的限制不得不出閣,而溫體仁是因為接任了錢謙益的位置而讓出了自己的位置,至于郭允厚么則是年老體衰而請求退休了。
次輔的位置是因為條件交換而不得不讓出,王朝聘的上位雖然有些讓他驚訝,但看到了王朝聘身后的兩湖學派之后,溫體仁還是能夠理解皇帝任命的想法的。不過接替郭允厚的居然是從地方上提拔上來的一個官員,就有些讓溫體仁有些困惑了,雖然這名叫方岳貢的新戶部尚書,也是科學**進步黨的一員。
不過和外界沸沸揚揚的輿論不同,溫體仁知道這位并不是自己推薦,用以掌控戶部的黨羽。他這是替皇帝背了一口黑鍋啊。
不過作為前吏部尚書,他倒是很輕松的找到了這位黨內后起之秀的詳細資料。方岳貢,字四長,號禹修,湖廣谷城人,天啟二年進士。初任戶部主事,“歷典倉庫,督水平糧儲“,以廉潔和吏才而出名。
之后便出任松江知府,在地方上興建水利和海塘而獲得了皇帝的重視,由此被任命為東南地區水利及沿海石塘修建的負責人。
由于當初朝廷撥款不足,負責東南水利和石塘興建的方岳貢,除了要監督工程進度之外,還要為這些項目籌集經費。為此方岳貢每天駕一葉小舟,在東南各縣到處找人勸募,并向朝廷建議:“富戶有田百畝者,一律勸輸每畝銀八厘,以供筑塘之用“等募款政策。
在筑塘和興建水利的過程中,方岳貢還進行了一系列制度改革以革除弊端,不許衙門、公差直接經手項目費用,并隨時訪問督工人員,檢查發出的銀兩是否全部到位,使的東南水利和海塘工程一一順利完成。在這兩、三年的大旱災里,為東南保存了不少元氣。
不過方岳貢破壞了官場的潛規則,又迫使東南士紳地主出錢興修水利和海塘,于是在工程完工之后,便有人挾私嫌誣告方岳貢**工程款白銀三千兩,一時引起了東南百姓大規模的抗議,最終在皇帝親自派出人員的調查下,方才證實了方岳貢的清白。
溫體仁倒是沒想到,對方居然就此因禍得福,反而直接被提拔到了戶部尚書的位子上。而方岳貢和徐光啟關系不錯,也因此成為了科學**進步黨的一員。可是在黨內,這位卻屬于徐光啟嫡系這一派,和他們這些后來加入的黨員關系并不密切。
因此在外人看來,方岳貢和他是一丘之貉,但溫體仁心知肚明,對方根本不可能對自己聽計從。內閣的人事和財權都控制不了,他這個內閣首輔就感覺失去了一半的軀體控制。溫體仁自然做夢都想把這些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但他也知道這并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
更何況,除了在內部要面臨這些挑戰之外,內閣在外同樣要面臨皇權和非六部衙門的權力擠壓,比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海關**衙門、陸海軍**謀部等。
其中又以海關**衙門最讓溫體仁感到了咄咄逼人的壓力,畢竟海關**衙門不僅擁有著獨立的組織機構,還有著獨立且收入不菲的海關。事實上對于海外各屬國、屬地來說,海關**衙門在他們心里要比大明內閣重要的多,這就讓內閣和六部官員們有些難以忍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