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作陳先生的中年人,就先請朱由檢坐上了主位,才站在書房中間的地方開始講課。
看的出來他對自己要講的內容很熟悉,他用帶著南方蘇杭一帶的口音,抑揚頓挫的背誦了一段拗口的古,才用白話文解釋了一遍內容。
這位陳先生的口才很不錯,故事也講得很精彩。不過他講的這一章?孝順孝沖孝質帝紀第六?,內容就有些蹊蹺了。
這位陳先生旁征博引的,就差沒直接說魏忠賢就是今之跋扈將軍了,而他朱由檢就是漢質帝第二了。
陳中紀一邊口中慷慨陳詞,一邊用眼角的余光偷偷的觀看著這位信親王臉上的表情。
陳中紀原名曹永昌,南通州余西場人,現年40歲。他還有一個更出名的名字叫做柳敬亭,乃是揚州、杭州一帶嶄露頭角的說書藝人。
他15歲時犯法,被泰州府尹李三才開脫,所以改姓換名流落在外說書,曾在云間(今上海市)得到莫后光的指點而書藝大進。
受過東林黨人李三才恩惠的他,一直對東林黨人仰慕不以。天啟三年,魏忠賢在朝堂上開始出聲。天啟五年,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開始大肆打擊東林黨人。
時在南方的應社士子對此悲憤莫名,但是在魏忠賢的淫威之下,應社諸子也處在自身難保的境地,他們對閹黨獨大的局面一籌莫展。
天啟六年,蘇州周順昌案爆發,應社領袖張溥做?五人墓碑記?,江南士人皆以為這是邪不勝正,天下人心厭閹黨而好東林黨人的結果。
但是世人都不知的是,此乃是張溥提議,應社后起之秀吳昌時策劃,而柳敬亭以口才煽動蘇州市民的杰作。
蘇州市民**之后,從此緹騎不敢出國門矣,天下士紳聲連氣結,應社聲威為之大振。
彼時張溥又再度提出,“今上被魏閹蒙蔽已深,若無陛下身邊的人親口揭破閹黨奸謀,恐天下事遲早會壞在魏閹手中。”
在張溥的刺激下,吳昌時馬上提出了一個具體的計劃:“今時今日,期待今上幡然醒悟掃蕩群奸,恐非一時一日之功。然上對魏忠賢再親,又豈能親過上之弟信王殿下。吾等應當使人接近信王殿下,使信王親東林而遠閹黨。則信王以手足之情,必能說動今上遠小人而近賢人。”
在幾人的謀劃之下,最后決定還是讓柳敬亭化名上京,找機會接近信王殿下。
柳敬亭以為這是應社中人器重自己的表現,其實他不知道的是,天啟七年初,誰都不認為這是天啟的最后一年。而應社中人既不愿意因為接近信王而招天啟嫉恨,更不愿意應社中人有人交接親王而牽連到應社的名聲。所以,最后他們找了個壓根和東林、應社沒關系的柳敬亭。
拿著張溥的書信,柳敬亭化名陳中紀到了京城,投下帖子給了員外郎王守履。不出數日王守履就告訴他,已經賄賂了信王府的中官,將推薦他成為為信王講學的清客,而柳敬亭就成了泰州進京會試落榜的舉人陳中紀。
柳敬亭在經學上雖然不擅長,但是有王守履的相助,再加上他說書練就的口才和感染人心的表情,不過數日就贏得了信王的信任。
這時代皇宮內對非太子的其余皇子,實行的是養豬的策略。如果不是朱由校疼愛自己的弟弟,朱由檢連找個太監教他讀書都不行。
身為內廷成員,教朱由檢讀書的這位太監,當然知道什么是宮內的忌諱。他雖然教朱由檢讀書,但反復講的都是君臣父子、兄友弟恭,這套道德禮教的東西。
生生把一個天真爛漫的,曾經問出:“這個官兒我可做得否?”的少年,教成了一個固執于道德操守的文青。然后剛移居自己的信王府不久,又遇到了居心叵測冒充舉人的柳敬亭。
在這4、5個月的熏陶下,朱由檢已經變得有些偏執狂了。在蘇長青沒到來之前,他已經變得對閹黨恨之入骨,并有些埋怨起自己的皇帝哥哥,為什么要縱容魏忠賢這樣的奸賊,禍害大明江山。
若不是蘇長青意外的取代了他,恐怕他登基后,就要鐵了心的鏟除這些禍害大明江山的閹賊,然后迎接東林黨中的正人君子回朝。建立一個眾正盈朝的朝堂,再創建一個超越三皇五帝時代的盛世,以慰藉他父兄的期望了。
柳敬亭已經從王守履那里得知,天啟帝時日無多了。所以他今天特意前來講漢書這一章關于漢質帝的故事,一是警告朱由檢,魏忠賢是一個和跋扈將軍一樣惡毒的小人;二是想要朱由檢忍耐心性,不要像漢質帝那樣只圖口快,而打草驚蛇。
按照這幾個月他和信親王相處的經驗,這是一個操切而固執的,容易情緒激動的年輕人。以往他說到這里時,信親王必定會跳起來像他請教,如何鏟除這些閹黨。而柳敬亭今天不但準備好了如何清除魏忠賢的計劃,還寫了一張閹黨中一干人等的名單。
但是柳敬亭忽然發覺,自己懷中的名單似乎很難下決心遞出去了。原本應該怒不可遏的信親王,現在聽了自己講的漢質帝的故事,居然還能笑的出來。
而且信親王一邊用手指輕輕敲擊著黃花梨木的桌面,還一邊用目光不斷的打量著自己。“這不應該啊?”柳敬亭有些挫敗的對自己說道。
“到底是那里出了問題,難道信親王就因為聽了我今天說的漢書,就開始懷疑起我來了嗎?”柳敬亭有些心神不寧了,原本口中精彩迭出的故事,也變得有些干巴巴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