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日子的朝會中,朱由檢通過仔細的觀察,總算對天啟留給自己的內閣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首輔黃立極為人低調,做事頗有章法。8月22日天啟駕崩之后,便是他首先提出,遵照天啟遺詔,立自己為帝,三次奉箋向自己勸進,"崇禎"年號也是他所擬定。
次輔施鳯來就像是個后世的大學教授一般的高級知識分子,國學功底深厚,性格隨和。張瑞圖才智過人,反應敏捷,是一個想為大明做點事的人,為人頗有城府。李國普不僅才學出色,且為人正直,很得百官的支持。
但是這些人都有個最大的缺陷,他們的仕官經歷中都沒有擔任過親民官。沒有經歷過州縣,直接從翰林院選拔人員入閣,是大明內閣制中一項不成文的潛規則。
究其根本,就在于大明內閣最早是作為永樂皇帝的秘書出現的,南征北戰的永樂皇帝,為了能保證自己在外出征時對朝政的掌控,就設置了這個類似于皇帝秘書處的制度。
但是隨著明朝中后期文官勢力的不斷擴大,內閣也就從皇帝的秘書變成了沒有正名的宰相了。
但是先天發育不良的大明內閣制,也就延續了挑選皇帝秘書的規則來挑選大明王朝的執政閣臣了。這樣選出的內閣也就缺乏了對大明基層事務的了解,內閣成員們對于地方官上報的奏折,就無法分辨出是不是當地的真實情況。無法確認真實的大明,自然內閣制定的國策,往往就脫離了大明的實際狀況了。”
朝會解散之后,朱由檢并沒有依照往例返回乾清宮中,而是繞道出了宮城北面的玄武門。
玄武門隔著玉帶橋就是一座小山丘,“這便是日后崇禎上吊的萬歲山了嗎?”朱由檢停下腳步抬頭看去,小山上郁郁蔥蔥,樹木繁茂,根本找不到那株出了名的歪脖子老槐樹。
“陛下是想要找什么嗎?不如告訴微臣,讓微臣上山去找好了。”看到朱由檢怔怔的對著萬歲山發愣,王承恩上前了一小步,在他身后請示道。
“不,不必了。”朱由檢回過頭,意味深長的看了王承恩一眼,這萬歲山上的歪脖子樹,他總是要去見見的,不過現在還不是時候。
今天正是都知監招募新成員考試的日子,朱由檢來到宮外正是想去看看考試的情況。他不再理會萬歲山,而是過橋向著東北方向的都知監走去了。
都知監就在萬歲山東面不遠處,地方雖然不小。但是都知監作為皇帝出行,在前方清理道路的一個衙門,自然不被宮中看重。
也因此偌大的院子內,只有一排殘破的房屋。看得出來,為了準備今日的考試,王德化對這里還是費心清理過一番的。不過先天不足,也只能是看起來整潔了一些罷了。
都知監所在的房屋不夠大,王德化干脆就把考場放置在了院子內。由于只拼湊了300多套桌椅,因此考試也分批進行。
看到朱由檢親自跑到了都知監來,監考的王德化趕緊起身,準備讓眾人迎接。但是朱由檢對他揮了揮手,示意不許驚動這些考試的宮女、太監們。
王德化立刻悄悄的繞過了考生,走到了朱由檢身邊。他正想跪下行禮的時候,朱由檢阻止了他,“不用行禮了,別驚動了這些考試的考生。這是第幾場了啊?總共有多少人報名?有多少人沒來考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