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溶滿身是血的進京轟動全城,事情壓不下去,必須得給出個說法,否則難以堵住百姓的悠悠之口。
黎銳派人去查,這一查可不得了,三個兒子竟然都有份,尤其是永興王,他一個人竟然派了三批殺手。
黎銳那個惱火啊,蠢也就算了,還那么毒,夠陰險卻不夠狡詐,這樣的人真要是當了皇帝,絕對是個暴君。
黎銳給出的說法是黎溶乃是被攔路剪徑的強盜所傷,為此還孝了兩個強盜窩以做掩飾。
隔了兩天,黎銳給永興王派了件差事,讓他去西邊巡視河道,接著又把永平王打發去北邊,查看北境青遼十三州收復之后的發展情況,而永安王則被派去南邊,幫著督辦運送南疆糧草。
三個皇子都被打發出京,朝中的風向又雙叒叕變了。
文武百官心知肚明,永寧王這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七天后,葉蘭舟煉出神藥。
又十天,黎溶的外傷痊愈,眼睛得見光明。
黎銳大喜,封黎溶為明王,并賞葉蘭舟黃金萬兩,良田千畝,錦緞百匹,珍玩玉器不計其數。
“明王”這個封號,是黎銳當年在被立為太子之前的封號。
用“明王”給黎溶做封號,意義不而喻。
高家瞬間有了新的主子,齊心協力擁護黎溶,滿朝文武紛紛巴結。一時間,坐了二十多年冷板凳的黎溶,成為最炙手可熱的皇子,并且沒有任何競爭對手。
葉蘭舟治好黎溶的眼睛,明王府的賞賜自不必說,高家更是上趕著送禮,明著暗著送的,比皇帝賞賜的都多。
明王黎溶一朝坐大,在朝中無人能擋。
其他皇子貶的貶、廢的廢,皇上也就只剩下這一個接班人了。
好在這個接班人文武雙全,一向潔身自好,沒沾染任何不良習氣,皇上對他很是滿意,時常帶在身邊指點教養,讓他學著治國理政。
后宮里,德妃、淑妃、賢妃眼珠子都氣紅了。
德妃仗著家世與資歷向皇帝進,還沒說上幾句,就被皇上一通呵斥,將永興王派三批殺手圍剿黎溶的證據甩在她臉上,罵她狼子野心、癡心妄想、教子無方、不配為母。
皇上以德妃在圣駕前失儀為由,將之降位為嬪。皇上斥責她配不上“德”這個字,把封號給奪了,換了“默”字。
下之意閉嘴吧你,從此以后老老實實的,還能讓你在宮里養老,再瞎搞事情,分分鐘讓你給皇貴妃陪葬去。
她的尚書哥哥為官尚算清正廉明,皇上沒動他,但也明著暗著敲打了一番。
德妃一被處置,淑妃和賢妃都老實多了,沒敢再亂來。
宸妃先是被追封為孝宸皇貴妃,八月初再次被追封為孝宸皇后,黎溶被立為太子。
御書房內,龍案下設了一張小案,黎溶平時就在小案上批復折子。
他負責的都是些雞零狗碎的小事,大事還是會呈給皇上,皇上會酌情將其中一部分劃給黎溶,一是讓他學習,二也是對他的考驗。
八月十八是皇上的萬壽節,與中秋隔了兩日。
初十,黎沐遞上請安折子,說是希望能回京中為父皇祝壽。
折子兜兜轉轉,遞到了黎溶手里。
黎溶看過之后,對黎銳說:“啟稟父皇,五哥上了請安折子,恭請父皇圣安。”
黎銳現在最聽不得的就是黎沐,他曾經對黎沐有多滿懷希望,現在就有多失望多怨恨。
“嗯。”黎銳冷淡地應了一聲,頭都沒抬,繼續批復折子。
“五哥在折子上說,父皇的萬壽節將至,他想回京向父皇當面請安祝壽。”
黎銳聞冷笑:“朕不瞧見他,倒還安好些。”
那滿口的嫌棄與怨恨,絲毫不加掩飾。
黎溶沉默著,兩手捧著折子,似乎有些無措。
黎銳瞥他一眼,問道:“溶兒,你可是覺得朕對那孽障太過嚴厲?”
“兒臣不敢!”黎溶嘆了口氣,滿臉悵惘,“孝惠母妃撫養兒臣長大,對兒臣視如己出,兒臣想起孝惠母妃,心中實在痛如刀絞。
孝惠母妃之薨,雖說與五哥脫不了關系,可五哥畢竟是孝惠母妃的親生兒子。二十三年母子情深,孝惠母妃在天有靈,想必也不愿見到五哥與父皇父子離心。請父皇看在孝惠母妃份上,寬容五哥一回吧。”
黎銳冷聲道:“若非老五行事不端,孝惠皇貴妃與小公主又怎會……溶兒,你那時雙眼全盲,沒見著你孝惠母妃與妹妹的死狀有多凄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