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議澤回了家,還有鄰居不懂事的小孩朝他扮鬼臉,笑話道:“劉大哥,你買這個干啥嘞,你要當女人啊!”
同時引來其他同伴一塊笑道:“大家快來看,劉大哥要當女人啦!”
劉議澤沒反駁,只笑笑不接茬。就像封疆大吏不會因為乞丐的不恭敬,而大動干戈。因為他心底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他需要在朝堂跟人周旋,耗費心力;需得擔負起整個家族的興衰榮辱,關注家眷的喜怒哀樂;需要治理一方百姓,有政績有責任;需要在仕途上更進一步;需要跟同僚打交道,勾心斗角,你來我往……
劉議澤亦是如此。他不似長舌婦那般,每天眼睛只盯在分家產上,生怕自己少分得少了;也不是妯娌跟小姑子身上,會因為妯娌多吃一口,小姑多占一分而氣惱;更不會注意力都在男人身上,每天捕風捉影,胡思亂想。男人給他個笑臉,她便春風得意,男人給他個臉色,她就期期艾艾。
劉議澤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做,戰亂未止、憂心如焚;他的很多治國安邦之策,只能在和平的年代推行。有時候他也會覺得,自己一邊反對蔣理承,一邊又躲在他背后,在他浴血奮戰時,覬覦他的江山。
劉議澤從前對他的統治頗多微詞,如今在戰時,才更多看出他的才能和過人之處來。果然能做統帥的,從來沒有草包,也不能光憑運氣。
華夏這片土地,若非蔣理承在前面頂著,在北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只怕這萬千鐵騎,早殺入江來了。
劉議澤思緒翻涌,進到院子里后,才后知后覺想起來什么似的,從口袋里摸出一把糖果,向外面那些小孩子遞了過去。
沒像地主老財那樣,高高在上地坐在轎子里,以一個施舍的姿態、居高臨下地灑下一地銅板,讓那些流著鼻涕、趿拉著草鞋、穿著破洞長衫的孩子去爭搶。而且將伸出手,將糖果一一送到他們手上。
發完了口袋里的糖果,又隨手摸了摸最近一個孩子的小腦袋瓜。口中慈愛囑咐道:“你們要好好上學啊,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樣我們民族才能后繼有人。”
哪怕面前的小孩子,整日逃學、上樹爬墻、下水撈魚……成績并不算好,甚至是一塌糊涂。劉議澤依舊未放棄他們,將他們當成民族的未來。
“才不要學,學習最無聊了,學習好累的,我不想吃學習這份辛苦。學習哪有上樹掏鳥,下河打石子好玩。”小孩子拿了糖果后,眼見目的達成,還在笑他傻氣。朝他扮了個鬼臉,便三五成群,溜之大吉了。
方才這一幕,被才從臥房里出來的方幼萍看了個正著,穩穩落到方幼萍的眼底。
“道理我都懂,不能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但教師都未必能做的到一視同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愛。哪怕都是自己生的孩子,一家子里好幾個,父母也有自己偏愛的那個。你倒是平等的鼓勵每一個人,不用因材施教嗎?”
“我當你夸我了,謝謝你的稱贊。有時候我也不知道,現在的教材是否適合我們的下一代。也擔心他們窮盡一生,都學到了錯誤的東西。”劉議澤與她一并進了門,回頭十分自然地帶上了門。
想到現在孩子們用的教材,在學堂里學《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之乎者也,總覺著已過時了,不符合時代發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