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因著這次數額巨大,而愈發忐忑。
“這讓我怎么說呢?是給佛祖花了。因為我們花了,是為了更好的傳經文,普渡眾生,就算佛祖知道,也會高興。”
尤其,主持和一眾和尚、尼姑們,花的又不多,又沒過那種富貴奢侈的生活。
主持過著比普通人還清減的生活,不管人前人后,都沒有中飽私囊,便問心無愧。
“也許吧,但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你不是佛祖,怎會知道他沒有責備你、還贊賞你呢?”蔣浚業笑著打趣,對神明既不卑躬屈膝、也不崇拜。
隨后又收斂玩笑的態度,一本正經道:“既然你說了,這是給佛祖的香火錢,又何必跟我推三阻四,你沒資格替佛祖收下、亦或拒絕。”
其實佛祖怎么樣,蔣浚業根本不在乎,對于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向來不會讓他耗費心神。
只是又叮嚀道:“我不管你的信仰是什么,是佛法無邊,還是家人平安。我母親若是在寺廟里住著舒服,以后你們的任何心愿,在我眼里都是小事一樁。可我若是知道,誰讓我娘不痛快,我必定讓她付出代價,讓她失去她最在乎的東西。”
而蔣浚業覺得,這些老禿驢不會蠢到那種地步,應該能明白,他若是想知道一個人的軟肋,易如反掌。
“小將軍所極是,我謹記于心。出家人不打誑語,敬舸一直是我們寺廟里修行最好的,是我們所有人要學習的榜樣。若是動她,別說我不容忍,就算佛法,也會不容。”主持辭懇切,努力表著忠心,只要他能有一點點相信。
“說實話,寺廟里離不開敬舸。但若是有朝一日,她受到佛法感應,覺得離開寺廟,更能普渡眾生。我們也不會為了一己私欲,強勸她。因世人,比我們這些出家人,更重要。”
蔣浚業得到自己滿意的答案了,希望她們真能像說的那樣、行合一。
又同敬舸叮囑道:“娘親,我讓你回去,你不肯,我不強求。但是你也要記得,兒現在不需要家眷用受苦的方式,來幫我塑造好形象。”
真正有本事的男人,應該愛護、并且保護好自己的家眷,而不是自己窩窩囊囊的,需要讓家眷吃苦受罪。
敬舸點了點頭:“吾兒放心吧,娘真的很感動,因為吾兒的惦念。也因著這份惦念,娘更會讓自己過的好,不讓兒牽掛。不會受沒必要的委屈,也不會沒苦硬吃,更不會拿作踐自己當成奉獻精神,再向吾兒邀功。”
兒即將大婚,她沒什么好給予的,甚至不能以婆母的身份、參加兒子的婚禮。
不知那個兒婦,是不是個好相處的。但聽說是方家女,高門大戶出來的世家女,就算再差,想必也不會差到哪兒去。
敬舸伸出手,替兒子理了理衣襟,無限愛憐和不舍,開口呢喃道:
“吾兒就要成親了,想不到時間過得這么快。娘沒機會去教導兒婦,如何去做一個賢妻良母。只能叮嚀你幾句,左右男人可以三妻四妾,沒必要跟正妻死犟。家和萬事興,女人需要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