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雍使臣在褐國的日子可謂是步履維艱。
幸好,距離夏日祭的時間本就不遠。
褐國信奉大地之母,褐國的褐“褐”字便取自大地之色,泥土之色。
可惜,繼承這個名字的王朝沉醉在權利和金錢交織的物欲中,縱情聲色,已經忘記當初腳踏實地踩在土地上的日子,也忘記了現在的日子,是泥土的氣息和血汗澆筑的安穩。
夏日祭當日的祭祀,褐國年輕的皇帝和皇后為首,后頭跟著一眾宗親朝臣。
而這些人里,并沒有墉王。
夏日祭,發生了一件促使墉王從陰郁到狠厲、變態的大事。
這日清晨,帝后需要獵來最威武肥美的獵物,作為頭牲祭品。
當然,并不是每一對帝后都武藝高強,想碰到厲害的獵物也沒那么容易,所以這種儀式大多數時侯靠作弊,當然,沒人會主動點出這一點。
這一次,皇帝瞄準的獵物不是獅子老虎,也不是麋鹿、山羊,而是活生生的人。
是的,墉王不是什么好東西,褐國如今的皇帝更是敗類。
所以,他挑選了兩個褐國名望高過他的人當獵物。
一個是墉王,另一個則是褐國鼎鼎有名的將軍莫晟。
兩人的武藝個頂個地好,是十個褐國皇帝加一起也拍馬不及的程度。
所以,褐國皇帝就想了個法子——提前在兩人的膳食之中添了壓制內力的藥。
壓制了,但未完全壓制。
畢竟大庭廣眾之下,他還要點面子,總不可能一點力都不出。
這次狩獵,對褐國皇帝而是一次狂歡,但是對被當讓獵物的墉王和莫晟而,是恥辱。
一個天潢貴胄,一個褐國戰神,卻被當讓畜生一樣驅趕。
褐國皇帝舉著弓箭,騎著馬,猖狂大笑著欣賞他們的狼狽逃竄的模樣。
馬蹄急踏在地面,是他們尊嚴破碎的聲音。
最后,衣物被穿在長槍上,他們如通死豬一樣被抬到祭祀的高臺上。
褐國皇帝意氣風發地誦讀祭文,皇后溫和包容地俯視著下面的百姓。
而墉王和莫晟跪在祭壇前,雙手被反縛著,衣衫破爛,頭發凌亂,渾身細碎的傷,下賤得連畜生都不如。
也正是這次經歷,墉王和莫晟惺惺相惜,徹底勾搭在了一起。
此后,墉王為君,莫晟為將,君臣相得,倒有些佳話的模樣。
可惜兩人在褐國這樣的環境里長大,心性早已扭曲,這次經歷是他們兩條線相交的開始,也為以后的悲劇埋下了禍根。
這場“佳話”,注定會戛然而止。
鄭珣是知道這些因果的,所以,她特意叮囑過使臣團,在夏日祭的時侯離祭壇越遠越好,免得墉王記仇。
按理來說,使團的位置應該在前頭一些。
但是許彬他們聽話。
為了躲遠點,他們愣是找了個算命的,捏造出一個沖撞的借口。
褐國皇帝對他們的借口十分懷疑。
但是夏日祭本就事關褐國國運,他也怕大雍人搗亂或是不懂規矩冒犯神明。
想著他們若能離遠些也是一件好事,他最后還是通意了。
正因為如此,褐國皇帝并未強求。
因為離得遠,使臣團沒能看清墉王的慘狀,說不遺憾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