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等待了許久,岳飛忽然嘆道:“圣上以國士待飛,飛亦當以國士報之。”他下了決斷,便不再猶豫,對陳東道:“遼軍南下甚急,我欲將大營建于鄂州,先遣王貴、張憲諸將向東收取江淮兵馬,以助東南州縣抗衡遼軍。這些部將多是北人,對東南地方也不太熟悉,還望陳大人襄助一臂之力。”
陳東當即道:“陳某義不容辭!”他稍猶豫了片刻,用商量的口氣道,“鎮國軍東進的名義是?”按照朝廷制度,各駐泊禁軍皆有防區。擅出防區,甚至如岳飛所說的收取別部兵馬,乃是非同小可之事。所以陳東心下計較,若要名正順,就必須先廣造聲勢。既然蔡京等奸黨裹挾東南州縣擁立國賊趙杞篡位,那尊奉正朔討伐篡位逆黨的名義倒可一用。
“陳大人不必擔心,”岳飛臉色有些復雜,沉聲道,“本將有陛下的旨意。”說完他又從懷中取出一份圣旨,連同裹在其中的金字牌一起交給陳東。陳東遲疑地接過來一看,頓時大喜過望。居然是趙柯御筆的圣旨,封岳飛為鎮國軍節度使兼襄陽南面兵馬總管,催促鎮國軍倍道兼程行軍,盡快與南狩的圣駕會和。同時,讓岳飛節制襄陽南面各州縣兵馬,并沿途所遇的勤王之師,隨鎮國軍一同北上迎接圣駕。這道圣旨看得出是匆匆寫就,措詞頗為含混,襄陽南面到底是哪些州縣也沒寫清楚。若狹義而,指的是荊湖南路和荊湖北路這一帶,若廣義而,則東南州縣亦是襄陽南面以內。
“這是......”陳東先驚詫不已,稍微轉念,便想明白,嘆道,“天意如此。”
官家南狩頗為倉促,隨行兵馬僅僅五千禁兵。而官家做太子時,與東南行營都部署劉延慶有舊怨。劉延慶手握著七萬精兵在襄陽北面等候,對趙柯而,不啻于芒刺在背。所以他在離開汴梁之前,先了一道金字牌詔書,令岳飛加快北上,以保全圣駕。因為岳飛的鎮國軍僅有八千人,所以將襄陽南面兵馬全都歸岳飛統轄,盡可能湊足數萬之眾,這樣才能在兵力上與劉延慶匹敵。至于這些兵馬是否精銳,北上行軍所需糧餉何來,趙柯在匆匆出逃之前都無暇顧及。此后,趙柯出汴梁不遠便被遼軍擒獲,但金字牌急腳遞詔書還是了出來。雖然安排岳飛制衡劉延慶失去意義,但卻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道圣旨讓岳飛有了收取江淮兵馬,乃至經營東南迎還圣駕的名義。
“本將剛剛收到這道圣旨,還未及宣諸于眾,便得到了圣上被擄,景王自立的消息。”岳飛的臉色有些陰沉道,“什么消息能傳得比金字牌還快?自然是鴿驛傳遞的消息。擁立景王如此之快,實在讓人難以相信,他們不是有心陷官家于險境。”他頓了一頓,嘆道,“雖然岳某手上只有區區八千人馬,而曹迪和劉延慶加起來,有二十余萬之眾,但是,陛下以國士待飛,我當以國士報之。飛愿與陳大人同心協力。假以時日,收復河南河北,外驅北虜,內除奸賊,迎圣人歸京闕。”
在鄂州,這道趙柯的圣旨再無他人知曉。一旦公諸于眾,鎮國軍立刻將成為趙杞等人的眼中之釘,而東南州縣也將被迫在鎮國軍與趙杞之間選邊。不過,岳飛既然做了決斷,就不怕對方以天下兵馬攻之。陳東亦深以為然,名不正則不順,此時有了官家親筆的諭旨,那便要立刻拿出來,與奸黨爭奪東南的人心。
理社諸人在地方的名望是有的,但要和趙杞一黨分庭抗禮,一沒有名義,二沒有兵馬。既然岳飛準備派部將收取江淮人馬,陳東便請他往理社實力雄厚的州縣派出數十人、一兩百人到數百人不等,幫助理社士人驅逐投靠偽君和受契丹偽命的官吏,然后理社便可以推舉在地方有聲望的士紳來執掌州縣。這方面,陳東的考慮可謂未雨綢繆。岳飛手中的圣旨僅僅是整頓兵馬的,理社既然指斥奸黨篡位,驅逐偽命之官,更不可能擅專委任地方官吏。作為權宜之計,只能以黃舟山的公議選舉之說,先把州縣維持起來,為鎮國軍治理地方,輸送糧餉。官員既然各地士紳公議推舉的,奸黨再怎么攻訐,也不能說岳陳二人有篡逆之心。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