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進?”呂逸愣住了,“在下聽說何進對皇甫中郎將和黃巾軍相持不下頗有微詞啊!”
“那是給朝廷看的表面文章罷了!”郭嘉搖了搖頭,“這世上恐怕只有何進一人,最不希望黃巾之亂早日平定!”
“這是為何?”呂逸不解。
好么,每個人眼里的何進都是不一樣的。
盧植是一個說法,徐福是一個說法,現在到了荀彧這里,又是一個說法。
呂逸曾經以為依照后世的那點先見之明,自己對何進的打算應該是能判斷準確的。
沒想到現在把他自己都繞暈了。
“請問將軍!”郭嘉目光幽幽,“張角伏誅之日,何進還有什么理由手握兵權?”
“沒了兵權,何進一個不受寵的外戚,又有什么資格和十常侍分庭抗禮?”
“這...”呂逸恍然大悟,確實如此,只有這仗堅定不移地打下去,何進才能不斷擴大自己手上的籌碼。
對于何進而,真正的心頭之患是張讓,而不是張角。
“即便如此!”呂逸卻搖了搖頭,“皇甫將軍不愿意出動,我又有什么辦法呢?”
不是他不想出手,實在是皇甫嵩擺明了不配合。
皇甫嵩的為人他雖然不了解,但卻不像是會和何進同流合污的樣子,否則盧植早就該提醒他,而不是修書一封代為引薦。
“他心中怎么想并不重要!”郭嘉幽幽地說道,“將軍可不是他麾下兵馬,說到底,將軍現在雖然身份尷尬,反倒是少了許多掣肘,正所謂塞翁失馬安知非福啊!”
聰明人不需要多說,呂逸瞬間便明白了郭嘉的意思。
“這么說,我正該自行其是?”呂逸試探地問道。
“正是!”郭嘉點點頭,“于將軍而,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只是名聲嘛,可能還得再臭上一陣子!”
“計將安出?”呂逸點了點頭,“大丈夫能屈能伸,先生但請直無妨!”
“好!”郭嘉贊許地拱拱手,“志才兄,你是人家的謀士,便請你來說吧!”
戲志才苦笑一下,“這餿主意是你們出的,罵名卻要在下來背,真是豈有此理...”
呂逸卻大大方方地勸道,“先生不必擔心,惡名我來背,哈哈!”
戲志才感激地看了他一眼,這才開口道,“當務之急,就是解了長社的僵局!”
“將軍和黃巾軍交手過,更重傷張角,想必對他們的弱點知之甚深,這一點不難!”戲志才一開始定計,瞬間開啟了高人模式,一種強烈的自信洶涌而出,和先前的低調判若兩人。
“只要這一仗能打破僵局,皇甫嵩便只能跟進,他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張角落敗在即,卻還按兵不動!”
“如此一來,潁川到洛陽,便可一舉脫困,到時候他只有兩個選擇!”
“要么揮師南下,將荊州和南陽的黃巾軍余孽一舉蕩平,要么揮軍北上和盧植匯合,擊破廣宗再揮師河間,清剿青徐黃巾軍!”
“如此一來,何進即便再想拖延時日,也沒有了機會,危局自解!”
呂逸點了點頭,“只是這么一來,我這根出頭的椽子就把何進的罪狠了,只怕太平之日,就是秋后算賬之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