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旦。”壁兒說。
“蓋畢爾圖。”韓子奇說。
沒有人為他們撒喜果,但是,他們覺得來參加聚禮的穆斯林都是他們的婚禮的賓客!
按照伊斯蘭教規,穆斯林的婚禮,最重要的條件是當事人雙方自愿結合,并且必須有穆斯林中的兩個男子或一男二女在場作證,此外一切繁文縟節都可有可無。韓子奇和壁兒的婚禮,該具備的都具備了,就不必遺憾了吧?
走出清真寺,壁兒沒有為自己的婚禮的寒酸而悲傷流淚,她心里覺得從來也沒有像今天這樣充實,從現在開始,她成為大人了,成為“韓太太蘭經》說:“婦為夫衣,夫為婦衣”,她和奇哥哥將融為一體、互為表里、相依為命、永不分離,共同走向面前那漫長的路……
十年之后,奇珍齋名冠北京玉器行。這時,北京已經由于國民政府遷往南京而改稱“北平”,叫了七八年了。
韓子奇把奇珍齋擴展到五間門面,他從東郊一些舊貴族墓地的看墳人手中買來一批優質漢白玉的斷碑殘碣,雇了手藝高強的石匠精雕細刻成浮雕大門臉兒,正中掛上了當年由“玉魔”題寫的黑漆鎏金大字牌匾:“奇珍齋”。門臉兒以上,磨磚對縫,清水脊的門樓兩丈余高。大門兩側,漢白玉浮雕當中鑲著雪白的瓷磚,分別寫著黑漆大字:“隨珠和壁”,“明月清風”,也是當年“玉魔”題在家門上的遺句。
近年來,韓子奇把奇珍齋交給賬房老侯和徒弟去照看門市生意,他自己則把主要精力用于尋訪天下美玉,觀賞把玩,并從琉璃廠的舊書店搜求大量古籍,凡與玉有關,都不惜重金買來,對照自己的收藏,披閱攻讀,潛心研究,孜孜不倦,如醉如癡,儼然是又一個“玉魔”……
不久,連“玉魔”老人的藏玉之所“博雅”宅也“貨賣識家”,歸于韓子奇之手!
搬入新居,韓子奇仿佛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地,仿佛又看到了那位充滿智慧的龍鐘老人。他撫摸著大門上的“玉魔”遺墨,撫摩著庭院中老人手植的花木,撫摩著老人生前藏玉讀書的上房西間書房,心中不禁涌起無限思念,默默地呼喚著“魂兮歸來……”
某夜,月朗風清,萬籟俱寂,韓子奇久思無寐,中夜長坐,忽然隱隱地聽得一個叫聲:“我可扔了,我可扔了!”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