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老師,不要激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嘛!我這樣提醒您,完全出于對您的尊重,為了維護您的威信。”鄭曉京并沒有因為空氣的突然緊張而慌亂,她剛才含蓄的“提醒”原不是泛泛空談。一個問號正在她腦際盤桓。如果說,在她剛才跨進楚老師書齋時對那個問號還是漠視的并且不屑于提出,那么,現在卻變得重要了,答案也似乎可以觸摸了。“楚老師,有件事,我本來不想跟您說的,也不相信。可是,既然班上對您有些議論,還是注意一點兒為好……”
果然是有的放矢!楚雁潮根本不知道她繞來繞去指的到底是什么,但決不懼怕。在北大七年多,除了尊奉母訓“好好讀書,好好做人”現在又加上“好好教書”之外,他自信沒有可供他人攻擊的口實!“有什么話,你就直說吧!”他打斷了鄭曉京的“和風細雨”,倒希望干脆“電閃雷鳴”,大不了就是不當這個班主任嘛,躲進書齋里安心譯著更好!
事情哪里有這么簡單呢?
“同學們當中流傳著一個說法兒,”鄭曉京不想回避了,咬了咬嘴唇,似乎在模仿電影里的哪位政治委員的神態,停頓了一下,兩眼專注地望著楚雁潮,“說您——在和學生談戀愛!”
楚雁潮愣了,一枝箭突然從他根本不曾提防的方向射來!
他的臉不覺微微地紅了。一個二十六歲的、未婚的青年,當別人直不諱地點到他的婚姻戀愛問題時,不管所說的內容確實與否,他本人都是很難坦然自若的。世界上沒有一個青年不曾想到過愛情,每人心中都有一顆愛的種子。它可能萌發得很早,也可能貯存得很久;它可能成熟于短短的一瞬,也可能經歷漫長的磨難而最終凋落。愛情是一種神物,不遇到適當的時機,它并不顯露明顯的形態,以至于本人都覺得似是而非。而當他清醒地意識到它的存在的時候,它就已經成熟了。剎那間,楚雁潮回顧了在這個班執教一年多的歷程,審視著自己的行,仿佛他面對的不止是一個鄭曉京,而是所有的認識他的人,無數雙眼睛逼視著他,洞察了他心靈中的一切隱秘——如果他確有隱秘的話。他感到惶恐,好像一個被突然傳到法庭的人,面對著神色森嚴的法官,面對著眾目睽睽的旁聽席,他一時弄不清自己是否有“罪”,卻本能地首先自疑。年輕的班主任在monitor面前顯得局促不安了。
鄭曉京饒有興味地觀察著他。如果他一觸即發、暴跳如雷,她也許立即打消了心中的那個問號;但情形并不是這樣,他的窘態,他遲遲地不予答復,這就無疑證明已經被打中了要害!流蜚語總是有原因的,平地上決不會驟起風波……
“楚老師,要正視群眾輿論!”她終于贏得了主動,但并不顯出勝利者的自得,而是憂心忡忡地教導她的老師,“當然嘍,愛情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個人都有愛的權利、愛的自由。但總還有個原則嘛,對于青年人來說,首先應該投身于革命,而不是沉溺于談情說愛!同學們當中半‘地下’狀態的戀愛已經夠讓我們撓頭的了,如果再牽扯到老師,我們的思想工作還怎么做?校黨委很注意在這方面樹立良好的風氣,作為班主任,更應該以身作則啊!”
“我……沒有以身作則嗎?我在……戀愛嗎?”楚雁潮喃喃地自語。一個向來十分自信的人,竟然對自己失去了判斷力!他希望在這個時候鄭曉京能以旁觀者的身份幫助他分析、辨別一些朦朦朧朧的意識,又擔心自己難以承受過于明晰的結論,“你說……”
鄭曉京自然是有話可說的。但是誰也沒想到書齋的門此時被輕輕地敲了三下,一位不速之客使這場難堪卻又應該繼續下去的交談不得不中斷了。
楚雁潮猛然覺得那敲門的聲音是韓新月!不是,當然不是,已經休學的韓新月怎么會來?一個裊裊婷婷的身影閃進門來,輕柔地叫了一聲:“楚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