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乾坤問:“老劉,你學歷高,學業優秀,為什么參加這個既苦又危險的科考組呢?”
劉常說:“我參與進來,是因為一走出校園就能領導一個團隊,不像你那樣浪漫,只為追求什么自由的生活。”他說完微微一笑,不覺憶起往事來。
劉常祖籍武漢,據劉家家譜記載,他家乃元末明初劉伯溫后人。劉伯溫出生于浙**田,五歲時得神人暗授玄機,得《卦爻陰陽經》一書,偷偷學習,少年時便憑借出色的風水與卜筮之術成為名揚當地的神童。
一日,他對祖父說:“我家祖墳位置不佳,左有黑牛潭妖水一方,沉積不動,吸納我劉家精髓;右有白狐谷斷我家龍脈,使我劉家難以興旺發達,不如移至軍山屯盆地正中,此地北方左有云山,右有海山保駕護航,前有甌江水,狀如朱雀,生發不息,乃朱雀繞屏之地,如此我劉家必定大興五十載!”
祖父知他神通,立即請來道士,擺下道場,接連做法九日,將祖墳移入到了軍山屯中。
此后,劉伯溫輔佐朱元璋打下了明朝基業,改元為“洪武”。他作為開國元勛之一,被任命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他的故鄉青田縣被免加了賦稅;劉伯溫的祖父、父親還被追封為永喜郡公。洪武三年,劉伯溫再被任命為弘文館學士,稱“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賜封誠意伯,食祿241石。劉家果如劉伯溫早年預測一樣達到輝煌的頂峰。
但五十年一過,劉家運勢就開始衰落。洞察天機的劉伯溫順應天意,告老還鄉。私底里卻四處尋覓靈土,意欲將祖墳再度遷移,使劉家傳衍昌盛。不久,他運用《卦爻陰陽經》找到了一塊名為“茗洋”的王土,風水極佳,祖墳若能埋葬于此,劉家將世代榮耀,日后還可呈王者之相。但當朝政敵左丞相胡惟庸也深得風水之學,察知此事后,密告劉伯溫貪戀王氣聚集之地,有顛覆朝庭之野心。朱元璋大怒,欲殺劉伯溫以絕后患。劉伯溫聞訊后,驚恐萬分,親赴南京謝罪,不敢再回青田,遷祖墳一事便也擱置了下來。不久,劉伯溫被胡惟庸下毒害死,就連劉伯溫的尸骨也被他偷葬于某至陰至寒之地。
然而,幾百年以降,劉家盡出庸才,無人能全部領悟《卦爻陰陽經》,蓋因劉伯溫尸骸葬于陰寒之地,使劉家運勢困于天地所致。劉常年少之時,便隨父修習《卦爻陰陽經》,在庸師教導下,他所學也十分粗淺,不過相比尋常陰陽師,則厲害多了。
十歲那年,父親對他說:“我祖輩受奸人所害,尸骨困囚于陰寒之地,若不能找到,移至陽盛之所,我劉家一脈難成大器。你自少聰慧,較劉家其他子孫無不過之,因此,我便將尋訪劉宗祖尸骨的重任交托給你,你一定要完成幾代人遺留下來的重任!”
劉常自幼好勝,此刻被委以重任,絲毫不畏艱難,當即答應,于是又問:“如何才能找到劉宗祖的埋骨地呢?”
劉父說:“祖輩留有遺,春秋之際,我道家高人傳下天地大衍司南神器,能探查日月之下至陽至陰之地,我們若得此器,對華夏大地詳加探查,假以時日,必能找到劉宗祖的遺骸,屆時也便是我劉家光耀門楣之時。”
劉常聽后,對此事十分上心,大學先考取了古代史研究專業,又攻讀了歷史學碩士及考古學博士,盡是在為尋找天地大衍司南做準備。不想剛一畢業,他就被李淵博發現,劉常隱隱覺得探查黃鳥一事與他尋找神器有莫大關聯,因此義無返顧地加入到了科考組。不過他城府極深,此事自然不會告訴杜乾坤。
杜乾坤仰望蒼穹,天空月朗星稀,鳳凰山林之中的夏夜蛙聲一片,四處飛舞著螢火蟲,晚風習習,躺在青草之上本是美妙無比的事,可他卻心事重重。他屬于浪漫派,卻無意間卷入這許多危險當中,兩名隊員失去聯系,前景一片灰暗,浪漫的自由仿佛將一戳而破了。
這時,旁邊的草木叢中傳來聲響,他近日飽受驚嚇,早變得無比警覺,立刻坐起身大叫:“誰?不要躲在哪里裝神弄鬼!”
只見一叢灌木中鉆出一個黑影來,也不回話,徑直走到他們面前,正是穿著黑色粗布衣衫的江未希么。兩人又驚又喜,抓住江未希問寒問暖起來。
江未希幾天來,經歷了萬般變化,但她沒有強烈的傾訴欲望,只簡單說了一遍經過,但仍然將兩人聽得驚悚不已,當說到公輸然落崖身亡時,兩人頓時無語。杜乾坤怔怔失神,他自科考組成立以來,與公輸然關系最為親密,又有一同落難的經歷,早結下了兄弟之情,此刻聽到噩耗,一時恍惚起來,哪里肯信它是真的。
三人躺在草地上,心情沉重,輾轉難眠。
第二天,杜乾坤收拾起悲痛之情,與劉常二人斬木立碑,江未希結花環套在木碑上,三人環立碑前,傷感不已,全過程中無一人語。
等到下午,三人對往后該如何行事十分茫然,杜乾坤意志異常堅定,一心想要放棄,回到北京。其他兩人則意見相反,三人爭執不下,決定重返吊腳樓,靜候溫子菡歸來,再做商議。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