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興和暗忖,這等翻墻越戶的勾當,要是被人發現,大理國的聲望就全被毀了,搞不好還會招致兩國戰爭,但青平公主名揚海內外,不僅貌美非凡,還胸懷豁達,廣結朋友,實在是天下不可多得的女子,今日來到京城,倘若不見上一面,實在是遺憾。
正躊躇難決,公輸青云攛掇他說:“你隨我前往,我可保你不被人發現。”
段興和遂下定決心,當晚便隨他飛檐走壁,在鱗次櫛比的皇宮內轉悠到深夜,方才找到公主的寢宮所在。他們首先跳入后花園中,隱隱聽到有舞劍之聲,便循聲潛過去,只見月華之下,暗香之中,一位出凡脫俗的女子正在舞劍。她劍勢圓潤,體態優美絕侖,仿若在穿針引線,又如采花拂水,長劍被她舞得全然不再是奪命的兇器了。段興和偏居大理小國,何曾見過這等絕世女子,竟情不自禁的念起杜甫的名詩《劍器行》來: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女子聞聲收起長劍問:“誰擅闖本公主后院?請出來說話。”原來她就是青平公主。
段興和走出藏身的大石,一揖到地,朗聲說:“在下段興和,深夜來此,見公主舞劍,才駐足觀賞,公主的劍勢可與昔年公孫大娘相媲美,形體之優美卻是遠甚于她了,所以才情不自禁發出聲來,驚擾到了公主,真是抱歉。”
“段興和?不就是大理國三王子么?”公主早聽過他的大名,有心結識,卻無機緣,再加上他的贊美直指心底,怒氣早消了。
“正是在下!”
青平公主笑道:“堂堂大理國王子,晚上私闖女**坻,莫非大理國上下都有采花的癖好?”
“非也非也,在下對公主仰慕得緊,我居京城已有一月,一直無緣拜見,無奈之下,才出此下策。”段興和說得十分真誠。
天底下的女子,沒有不喜歡男子費盡心機,冒著大危險來見自己的,何況青平公主還是個不拘禮節的豁達之人,她欣喜地邀請段興和在風亭坐下,對月小酌起來。
這時,段興和才說起正事。他說:“我有一位朋友,是魯班后人,精通巫術與建筑技藝,才華橫溢,卻苦無機會施展。他意欲修造一座道觀,收徒授藝,將《魯班書》發揚光大,但經費不足,得聞公主惜才、慷慨,所以他想向公主化緣十萬兩白銀,不知可否?”
“《魯班書》?”公主聞大驚,“此書是天下第一巫書,學得此書之人,可謂曠世奇才,不給他施展機會,那就是埋沒人才了。這人在哪里?能否為我引見他?”
這時,公輸青云才走出大石。
此后,公主愛惜公輸青云的才華,向太祖皇帝舉薦,奉為一品大學士,督造宋國幾項重大的國家工程。公主自己也尊稱他為老師。公輸青云晚年得志,對公主感恩戴德,為求報恩,他長年居于朝中,教授公主道法與建筑技藝,去巫彭山修建道觀的事情便也一拖再拖了。
段興和在汴京一住就是三年,學習中原文理知識。每有閑暇,便請公輸青云帶他潛入宮中與公主相會,或者讓他帶出公主,兩人赴城外游玩。不知不覺間,兩人情意日深,終于到了談婚論嫁的時機。
于是,段興和辭別太祖皇帝、公主、公輸青云及朝中大臣,啟程還家。他計劃一至大理,便請父王向宋國提親。
車隊行出汴京十里地時,有人來報,一位女子騎馬攔車。段興和揭開簾子一看,只見青平公主孤騎一人,正在車隊前張望。原來公主對段興和難分難舍,竟私跑出宮,要送段興和一程。段興和欣喜若狂,當下請公主上車,兩人一路上游山玩水,情意綿綿,誰也分不開誰。公主也一再拖延返回日期,一送竟送到了譚州府。所謂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公主只得停步,一再囑咐段興和早日回來提親,她非君不嫁。兩人許下海誓山盟,這才分別。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