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風瑾坐在一旁,見她提筆寫下這些句子,細細回想,似乎沒有相熟的記憶,然而字句短小精悍,念起來隱含一番深刻道理,他不由得眼前一亮,追問道,“這又是何人所著,其文通俗,順口易記,倒是有趣?!?
風瑾這么一問,虛擬屏幕上齊刷刷飄過一堆彈幕。
:風瑾少年,這是《三字經(jīng)》的內(nèi)容啊,華國古代啟蒙教材。
:《三字經(jīng)》,作者是宋代王應麟,說了你也不知道王應麟是誰啊。
:查了度娘,《三字經(jīng)》的作者是王應麟。
:宋代王應麟,不過風瑾少年的位面根本沒有宋代吧?
事實上,按照一些大神的分析,主播目前所處的時代倒是有些類似魏晉南北的樣子。
除了答案,彈幕上又飄過諸如“……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之類的彈幕。
內(nèi)容亂七八糟、五花八門,若非姜芃姬記憶力強大無比,恐怕也要被弄暈。
面對風瑾的問題,姜芃姬垂著眸子,趁著他不注意瞄了一眼彈幕,記下繼續(xù)寫。
“不知道,所書人物已經(jīng)不可考究了,我只是覺得瞧著有趣便抄錄下來。”
今天直播的畫風有些不對勁,熱鬧得像是過節(jié)。
當姜芃姬說想要抄錄一些適合啟蒙書籍,問他們有沒有好的建議,整個直播間的觀眾都沸騰了,他們不知道古代典籍,但是度娘一定知道,搜一搜就能在主播面前裝大儒!
于是,姜芃姬在第一頁書頁上寫下《三字經(jīng)》三個大字,作者那邊寫的則是“佚名”。
之所以不寫上原作者,只是因為她不想有人去考究傳說中的王應麟是誰。
所以,她怎么知道王應麟是誰?
風瑾對姜芃姬的回答也沒覺得奇怪,程丞那些大箱子實在是太多了,他也遠遠看過一眼,里面的書簡擺放整齊,可見主人的用心,但很多古籍都殘缺不全,更別說考究作者是誰了。
“……昔孟母,擇鄰處……這是講孟母三遷?”
風瑾一眨不眨地看著,里面短小精悍的詞句,很多都來源于旁人耳熟能詳?shù)牡涔省?
孟母三遷這個故事,每個讀書人都知道,但像這樣用寥寥六字概括,聞所未聞。
隱隱約約,風瑾覺得內(nèi)心閃過一絲異樣,只是消失太快,沒有抓住那種感覺。
姜芃姬眉頭一擰,抱怨道,“你吵到我了。”
風瑾眉頭一耷拉,默然,然后乖巧地坐在一旁。
很好,這樣就安靜很多了。
姜芃姬繼續(xù)抄錄,直播間的觀眾還貼心地幫她尋找各種注釋版本,只是他們根本不是從一個網(wǎng)頁粘貼復制的,導致發(fā)出來的內(nèi)容十分駁雜混亂,她只能刪刪減減,寫廢了好幾張竹紙。
有觀眾熱情洋溢地幫姜芃姬,自然也有觀眾看戲吐槽。
:我以為主播能免俗,不抄襲,卻不想你還是走了套路。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