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會上。
顧錦年也算是盡興。
不過整場宴會,顧錦年并沒有談論任何關于文章或者是政治的東西。
純粹就是跟眾人見個面,吃個飯。
哪怕是面對于益和何齋,顧錦年都沒有多聊什么,馬上就要科舉了,身為禮部郎中,顧錦年也不想說什么,免得影響人家科舉發(fā)揮。
即便他們氣運如虹,可顧錦年還是秉持內(nèi)心的公正。
晚宴過后。
顧錦年也告辭了。
眾人紛紛相送。
等顧錦年走后,何齋不由開口。
“未曾想到,侯爺竟如此禮賢下士,不愧是后世之圣。”
何齋開口,贊嘆顧錦年的品質(zhì)。
“能被孔圣欽點之人,自然不差,我雖年長侯爺幾歲,但于某感覺侯爺比于某要更加明白朝政二字。”
于益出聲道,也不由自主的夸贊顧錦年。
“于兄,倘若沒什么事,我們二人繼續(xù)淺飲一二?”
何齋出聲,主動邀請于益繼續(xù)喝酒。
“好。”
于益點了點頭,答應下來。
如此。
到了翌日。
禮部主事,周華與李安之來了。
再有幾日便是科舉之日,他們過來是有兩件事情告知。
“侯爺,楊尚書這邊讓您準備好科舉試題,再有幾日便是科舉之日,不能耽誤。”
周華諂笑著開口,告知顧錦年這件事情。
“明白。”
“我今日會去一趟禮部,將試題告知楊大人的。”
顧錦年點了點頭。
“勞煩侯爺了。”
“還有個事,侯爺昨日是不是設宴邀請一些考生聚會?”
周華開口,這是第二件事情,提起這件事情,周華聲音有些平靜,略微低著頭。
“怎么了?”
“有人彈劾本侯嗎?”
顧錦年略顯好奇道。
“回侯爺,御史臺有人彈劾侯爺,說侯爺身為禮部郎中,私下與學子見面,有些違制,不過楊大人已經(jīng)出面說明,說是侯爺乃為讀書人,是孔圣欽點的后世之圣,見一見讀書人,也在理。”
周華出聲,告知顧錦年這件事情。
聽到這話,顧錦年點了點頭。
不過他也意識到了一件事情。
踏入官場后,自己一舉一動都要被察覺。
御史臺所作所為,顧錦年不氣,這是人家的職責,有問題就指出來,你能解釋最好,解釋不清就是有問題。
而且御史臺也不是針對自己,只要入朝為官,誰都針對,有人監(jiān)督是好事。
“明白了。”
“往后本侯會多多注意。”
顧錦年點了點頭,這事的確是自己有問題,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是。”
周華點了點頭,未曾想到顧錦年沒有生氣,讓周華內(nèi)心安心一二,倒不是他把顧錦年想的太如何。
畢竟一個是侯爺,剛剛?cè)氤捅蝗藦椲溃欏\年現(xiàn)在才不過十七歲啊,不服氣很正常,只是沒想到顧錦年居然如此平靜,還真是有些氣魄啊。
這就是格局吧。
“侯爺,您的侯府早些時候就動工了,若不出意外的話,八月吉日就能竣工。”
周華又提到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顧錦年侯府的事情。
“好,這是小事。”
顧錦年顯得很隨意,侯不侯府無所謂,反正有書院住,實在不行回家里住也沒什么大問題啊。
過了一會,顧錦年與周華一同前往禮部。
關于選題的事情,還是要與楊開好好商議一二。
半個時辰后。
大夏禮部。
科舉在即。
禮部現(xiàn)在最關心的事情,就是試題。
試題由顧錦年欽點沒錯,但禮部還是要選出幾個試題,由顧錦年挑選。
當然顧錦年若是能說出更好的也沒關系。
此時此刻,禮部尚書,左右侍郎,外加上三名大儒聚集在其中,他們正在商議試題的事情。
試題選出后,就要前往貢院休息了,而禮部之外,也有兵部的將士嚴格把守。
只要這些人出來,必須護送到貢院,吃喝穿用都有人護送,怕的就是泄題。
各大王朝對于科舉,查的極其嚴格,舞弊是大罪,輕則都是終生廢考,重則發(fā)配邊疆,所有牽扯事情的官員,全家流放,主犯斬首。
也正是因為如此,大夏的科舉,能得到天下人認可。
“見過楊尚書。”
很快。
房門打開。
是顧錦年的聲音響起。
他走進房內(nèi),朝著楊開一拜。
“是錦年來了啊。”
“錦年,剛好在談論科舉試題,你有了試題嗎?”
見到顧錦年,楊開起身,面上帶著笑容。
“此番科舉試題,下官有了想法,就不知道諸位覺得如何。”
顧錦年走進房內(nèi),直接在書桌面前,寫下兩個字。
盛世
當下,眾人不由紛紛起身,看向顧錦年所寫的試題。
以盛世為題。
倒也算是符合當下情況。
不過有大儒聲音不免響起。
“侯爺,這試題問題倒沒什么太大問題,不過此題太過于廣泛,怕學子們不好去寫啊?”
大儒出聲,倒不是覺得試題有問題,單純覺得太過于廣泛,難度有些大。
以往的試題,基本上是從經(jīng)義中節(jié)選出某一段,然后讓大家來寫。
顧錦年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就有些不太妥當。
“非也。”
“以盛世為題,剛好可以看看我大夏才子們,對朝政有什么看法,對國家又有什么想法,這樣一來,我等也可以更加了解,天下弊端。”
顧錦年出聲。
他倒不是隨便想了個試題,之前皇帝讓他出題的時候,顧錦年也深思熟慮了許久。
盛世為題,絕對沒有太大問題,合情合理。
匈奴國如今已經(jīng)被打壓下來了,外患暫時沒有,對于大夏王朝來說,兩件事情是最為重要的。
一個是藩王內(nèi)亂,這終究是一個隱患,但這個事情不能放在明面上來說。
另外一個就是民生大計,對外對內(nèi)都是朝政上的事情,最核心的還是百姓,唯獨讓百姓吃好喝好,才是根本,百姓若是富裕起來了,一切都好說。
大夏也有足夠的底氣,根本不怕內(nèi)亂,畢竟人人吃飽喝足,誰愿意跟你造反啊?
盛世為題。
沒有任何問題。
“老夫同意。”
“以往都是以圣人經(jīng)義為題,可說來說去,終究是一些之乎者也的大道理,錦年所的確不錯,老夫同意。”
楊開率先表態(tài),幾乎是無條件支持顧錦年。
得到這樣的回答,其余人想了想,最后也就紛紛答應下來了。
一來是禮部尚書都這樣說了。
二來是顧錦年這個選擇也沒有錯。
再者他們也知曉這件事情,永盛大帝已經(jīng)全權交給顧錦年,較真也沒有任何意思。
“行,既然如此,那就這樣定下。”
“諸位先去貢院好好休息吧。”
楊開出聲,讓他們先行離開。
不多時,待他們離開后,楊開將房門關上。
“錦年。”
“有個事情你還是要警惕一下,佛門最近對你的意見很大,一些不好的消息傳到了大夏境內(nèi),說你滅了阿塔寺所有人。”
“這件事情,現(xiàn)在整個佛門都知道了,上行密宗聯(lián)合小緣寺還有大音寺施壓我大夏,希望你能給出一個答復。”
“眼下禮部壓住了消息,但據(jù)老夫所知,一些邊境之城,對你有巨大的爭議。”
楊開出聲,道出這件事情來。
阿塔寺的事情。
阿塔寺全寺上下所有人被殺,這件事情不可能沒有一點動靜的,而對于佛門這樣的手段,顧錦年早就猜到了一二。
“阿塔寺住持并非是我殺的,是天魔老人所殺,包括那些寺廟僧人。”
“不過,若我有實力的話,也會殺盡他們。”
顧錦年給予回答,他實話實說,但也表達了自己的意思。
“天魔老人?”
楊開有些驚訝,不過想想也覺得合理,畢竟顧錦年的實力,應當殺不了羅澤主持。
“既然不是你,那就好。”
“此事老夫會處理好,錦年,你先不要摻和,科舉為重。”
楊開點了點頭。
如此說道。
“好。”
“那我也去貢院吧。”
既然楊開可以處理,顧錦年也不啰嗦,打算直接前往貢院。
“你去不去貢院都無所謂,如若你有要事處理的話,先處理自己的事情。”
楊開搖了搖頭。
別人是要去貢院,但顧錦年沒必要去,身份擺在這里。
“還是去一趟吧。”
“守點規(guī)矩,免得御史臺又來參我一本。”
顧錦年不想著破壞規(guī)矩,既然出了試題,就去貢院,也免得落下口舌之爭。
“行。”
“不過御史臺參你,并不是什么大事,老夫也被參過,他們職責所在。”
楊開點了點頭,顧錦年有這樣的想法,他很滿意,不過還是提醒顧錦年一句,免得顧錦年對御史臺產(chǎn)生誤會。
“請楊大人放心,下官明白。”
顧錦年拱了拱手,而后便離開了禮部,朝著貢院走去。
來到科舉貢院后。
顧錦年聽從安排,該如何就如何,沒有半點逾越。
而此時此刻。
大夏京都外。
一條河道上,一艘小船緩緩行駛,小船上正站立著兩道身影,是兩名僧人。
一人比較年老,這是八怨神僧,他已經(jīng)來到大夏境內(nèi),要不了幾日就能抵達大夏京都。
另外一人,這是南山寺主持,乃是上行密宗主持。
“神僧。”
“此番您前來大夏王朝,找天命侯麻煩,有些不妥啊。”
南山寺主持開口,他聽聞八怨神僧前來,自然是第一時間趕了過來,而后兩人同舟,他詢問對方來意后,忍不住如此出聲。
大夏王朝內(nèi),雖有佛寺,但越中心地帶,佛寺就越少,像南山寺這種,還是因為受禮部管制,再加上一些博弈之下,才建起寺廟。
故而佛門在大夏境內(nèi)內(nèi),的的確確有些受打壓,反而是仙門,還算不錯,至少得到朝廷的支持。
“何處不妥?”
“只是來討個公道,天命侯乃是大夏第一侯爺,又是孔圣欽點的后世之圣,難不成不講道理?”
八怨神僧面無表情,淡淡出聲道。
“非也。”
“老衲也聽聞過關于阿塔寺之事,的確是羅澤上師執(zhí)念極深,據(jù)說他是被業(yè)火加持而死,并非是被顧錦年所殺。”
“顧錦年此人,老衲有所了解,對我佛門有些偏見,再者他性格偏激,神僧此番東渡前來,怕是討不到什么好。”
南山寺主持也不敢把話說的太直接,只能隱晦提了一句。
可八怨神僧搖了搖頭,望著這綠水青山道。
“你說的沒錯,羅澤上師的確是因業(yè)火而死,但終究與顧錦年有牽扯,再者這件事情有魔道天魔老人的影子,全寺上下所有僧人,都是因天魔老人而死。”
“堂堂天命侯,與魔道巨擘有牽扯,光是這件事情,他顧錦年難逃其咎。”
八怨神僧出聲,道出天魔老人的事情。
“與天魔老人有關?”
“這不太可能吧?”
后者有些驚訝,不過馬上又皺眉道:“不過的確聽聞,天魔老人對外宣稱,顧錦年是他徒兒,只是我等都以為,是顧錦年有仙靈根,所以才起了收徒之念,顧錦年并沒有答應。”
“倘若這件事情,當真與顧錦年有關,那的確可以做一做文章。”
“只是,如若顧錦年當真與天魔老人有關的話,我等這樣去做,會不會惹來天魔老人的報復?此人生性古怪,殺伐果斷啊。”
南山寺主持如此說道,語之中對天魔老人還是充滿著顧忌。
“不用擔心,我等已經(jīng)查清楚天魔老人為何要幫顧錦年了。”
“并非是顧錦年的師父,而是他欠顧錦年一個因果,為了償還才會選擇出手。”
八怨神僧卻顯得不以為然。
“神僧,這話不太可靠啊。”
南山寺主持覺得有些怪異,忍不住出聲。
“沒什么不可靠,你好好想想看。”
“天魔老人是何許人也?準第七境修士,而且他修煉的魔功,非同小可,關鍵時刻可踏入第七境。”
“這樣的大人物,即便是顧錦年有仙靈根又能如何?他見過的天才會少嗎?怎可能獨鐘顧錦年?”
“不過他應當是需要顧錦年幫忙,欠下一場因果,天魔老人雖生性兇殘,可也算是有恩必報,幫顧錦年出手一次,并不算什么大事。”
“倘若當真是顧錦年的師父,又何必去扯謊?為了什么?故意讓人找顧錦年麻煩?”
“這又有何意?他想要殺一個人,很難嗎?”
“這不符合道理。”
“所以天魔老人只會幫顧錦年一次,可能念及舊情,如若逼顧錦年太緊的話,還會選擇出面當個和事之人罷了。”
“不需要太擔心,魔道中人,雖然喜歡出爾反爾,但天魔老人,如此境界,應當是出必行,說只幫一次,應當只幫一次。”
“再者,當真翻臉,佛門難不成怕一個魔修?”
八怨神僧說的十分自信,一來他覺得天魔老人沒有理由幫顧錦年兩次,二來佛門也不怕天魔老人。
所以勝券在握。
“確實,還是神僧想的周到。”
“不過,敢問神僧,這次過來,您的目的是什么?難道只是讓顧錦年承認錯誤?亦或者是度化顧錦年?”
南山寺主持詢問道,也很好奇八怨神僧這趟過來是為了什么?
“兩件事。”
“一來,將這件事情公布于天下,想要度化顧錦年是不可能的,但這件事情不可能就這樣算了,必須要讓天下人知道,顧錦年所作所為,如此一來,我等就可以趁此機會,在大夏境內(nèi)多建下寺廟。”
“二來,上行密宗欠匈奴國一個天大的因果,匈奴王找我上行密宗幫忙,希望將曾經(jīng)入侵大夏十二城主犯尸骨帶回去,立長生牌,為他們燒香祈福。”
八怨神僧道出來意。
“立長生牌?”
“神僧,這萬萬使不得啊。”
“大夏與匈奴國議和之時,匈奴國只是提出要讓大夏王朝修改史書,顧錦年都不答應,他畢竟是鎮(zhèn)國公之孫,痛恨匈奴人,所有的主犯已經(jīng)被凌遲處死。”
“倘若神僧您親自出面,索要尸骨的話,顧錦年絕不會答應。”
南山寺主持認真說道。
他知曉顧錦年的脾氣,畢竟在大夏境內(nèi),很多消息他第一時間就知道。
顧錦年連史書修改都不答應,對方開出那么多條件,顧錦年都不理會,現(xiàn)在要拿走那些主犯的尸骨,還要給他們立長生牌,這不是自找麻煩嗎?
聽到這話,八怨神僧目光更加平靜道。
“沒有什么答應不答應的。”
“此番老衲敢來,就是做好了一切準備。”
“老衲入京之前,已經(jīng)聯(lián)系了幾位故友,他們會幫我處理此事,無論顧錦年答應還是不答應。”
八怨神僧并不在意,給人一種他并不是來與顧錦年商議的,而是來通知顧錦年一般。
“神僧的意思是說,已經(jīng)暗中讓人處理好了?”
南山寺主持好奇問道。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還好,即便是被發(fā)現(xiàn)了,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差不多。”
“但此事老衲會親自告知顧錦年,通知他一聲。”
八怨神僧接下來的話,又讓南山寺主持沉默。
“這.......又是為何啊?神僧,您這是故意要激怒他嗎?”
這回南山寺主持是徹底不明白了,明知道顧錦年不會答應,還要主動去說?他不明白這是什么意思。
“沒錯,就是故意激怒他。”
八怨神僧點了點頭,如此回答道。
“這是為何啊?”
“神僧,顧錦年現(xiàn)在是大夏第一侯,深得皇帝恩寵,倘若直接激怒他,我等在大夏就更不好待了,退一步說,神僧,當真惹急了顧錦年,他極有可能敢做出滅佛這種事情啊。”
南山寺主持清楚的很,顧錦年是個什么人,他有所耳聞,人家敢冒著世族壓力,請罪商販,又敢調(diào)遣幾十萬大軍,踏平白鷺府。
身為讀書人,敢抨擊孔家,甚至到孔府將圣人召喚出來,削天下讀書人一刀?
這種種事情擺在這里,誰敢招惹顧錦年?
說好聽點,這叫做君子之氣,說難聽點,這就是個火藥桶,誰碰誰死。
寧王強不強?西北最大的王,結果兩個兒子死在了顧錦年手中,你能說什么?
現(xiàn)在整個大夏境內(nèi),所有人都有一個共識,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招惹顧錦年。
可沒想到八怨神僧還故意去找顧錦年麻煩,這里畢竟是大夏境內(nèi)啊,要是在西漠,那隨便八怨神僧去招惹顧錦年,在自己的地盤怕什么?
“滅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