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2757年(西元1916年)3月18日,漢京市。
在漢京市南郊靠近襄陽的位置,有一片占地上數千畝的警備區,有一個乙種營擔任護衛工作,戒備十分森嚴,這里就是中國工程院三十六分院所在地。工程三十六院是以計算機、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研究為主,分為一所(計算機主體)、二所(計算機外設)、三所(人工智能)、四所(機器人)、五所(軟件)等八個研究所。
今天,三十六分院迎來了中國總統、中國科社黨主席文德嗣的視察。這是因為他們在計算機的發展上,有了新的突破性進展。
此時,在中央實驗大樓的會議室的,文德嗣拿著一塊撲克牌大小的透明卡片左右端詳著。卡片上有著極為復雜的線和點,看起來就像一幅迷宮圖
他看了一會兒問道:“這就是我們的第一代集成電路處理器?”
分院長馮遠征連忙答道:“是的,文總。這就是我們第一款實用化集成電路中央處理器。我們分院的計算機研究所經過四年的奮斗,途中經過幾款次型發展,終于成功集成了第一款可以實用化的8位元集成電路中央處理器。這顆晶片集成了4000個左右的晶體管,采用16-bit位址線,可以定址到64k記憶體,使用同樣由集成電路造出的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晶片憶體片,工作頻率為0。5mhz。”
說著,他拿出一份資料遞給文德嗣。
文德嗣仔細瀏覽了一遍資料上的實驗記錄數據,最后拍板道:“嗯,很好,那么這款中央處理器就開始定型生產吧。”
根據那些實驗記錄數據,文德嗣的評估,其整體計算能力大約和原時空中的intel公司的c8008八位元處理器相近,但是記憶體定址能力達到c8080的等級。
不過也只是計算性能相近而已,體積相差就大了。比起原時空intel出品的只有拇指大小的8008,三十六分院拿出的這款處理器可是有整個撲克牌大小,面積達到8008的十倍以上,功耗與熱量也高的多。文德嗣也知道這是工藝技術上的限制造成的,工藝水平這種東西必須依靠時間積累,就算有著后世技術的完整資料,也需要一個消化過程,一時半會兒是不可能達到后世的水平,急不得的。雖然依靠基地內的那些23世紀的設備,完全可以制造更先進的產品,不過那就太不合算了,這些設備可是沒有補充的,玩壞了就沒了。如果用來直接做產品是很浪費的行為,用它們制造機床等生產設備才是最合理的利用手段。
所以文總也沒有要求太多。無論如何,這總算是一款可以實用化的8位元處理器,終于讓他看到pc的曙光。這款處理器被定名為2757081型,也就是共和歷2757年式8位元處理器一型,簡稱57081型。雖然這東西做出的pc肯定又大又貴,但他現在有的是錢。
“是,文總。我們準備在新一代的河圖五型計算機上采用這款處理器……”馮院長高興的說道。
中國現在計算機的型號都是“河圖”,河圖一型到四型都是晶體管計算機。現在集成電路中央處理器出來了,從五型開始,計算機這個產品就算是正式進入了集成電路時代了,這就是第三代計算機。
這比起原時空要提前50多年。實際上相對于其他科目,如材料、能源等,電子技術這塊的提升速度要快得多,基本上只要有一項技術突破,性能就會有飛躍性的提升。當然,這種速度也是開始階段,到了后面速度也就沒這么快了。
文德嗣微笑著點點頭:“只是計算機本體也不行,終端、輸入、輸出等附屬支援裝備也要跟上才行。這些新型計算機先配置給各個研究所、中央計算局進行普及,另外還要加快開發軍用型號,我記得軍艦上現在很多還是河圖三型吧?”
旁邊的軍務秘書顧曉媛說道:“是的,文總。除了我們建造中的孫武級戰列艦和夏朝級航空母艦采用了河圖四型,其他的都還是河圖三型。而且護衛艦以下的艦種因為空間不夠,都還沒有安裝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