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架飛機就完全不一樣了,剛才的運-3是軍用運輸機,而它卻是一架客機。
黎米石走在舷梯上登機時,順便問道:“這就是你們用轟炸機改進的運-2灰雁運輸機吧……”
“呃,是的……43號方案失敗后,我們就對它進行了重新設計,成為了一款客機……”宋總經理和西飛的代表們臉色都有些尷尬。
因為這款飛機的來歷對于西飛來說不是那么光彩,它的前身是西飛去年的用于競爭轟-2后繼機型的一款轟炸機,代號是“43號方案”。當時,西飛、金飛和上飛三家企業都參加了新重轟炸機的選型,三家都拿出了自己的新重轟方案。
金飛和上飛這兩家是新廠,沒什么包袱,拿出來的都是很激進的全金屬單翼機。而西飛當時太過保守,拿出的“43號方案”卻是一款雙翼四發的設計。
結果自然不難想象,西飛的“43號方案”根本入不了空軍的眼,第一輪試飛就被淘汰了。但這款落榜重轟的設計也不是全無優點,它的飛行非常的穩定,安全性好得驚人。好吧,這樣的特點顯然更適合當民用機。
今年年初,正好交通部剛剛拿出了本年度的《民用航空的發展規劃》,計劃里就需要好幾種民用飛機,其中就有大型客機,交通部向全國的飛機公司都發了招標通知。西飛接到通知后,總工程師靈機一動,就馬上把落選的“43號方案”拿出來,進行了一番魔改之后,就成了現在的這款運-2“灰雁”旅客運輸機。
在這次交通部的大型客機招標中,同時參與競爭的還有三家企業,除了老對手金飛和上飛之外,就連渤航也跑來湊熱鬧。在四種機型中,論速度“灰雁”是最慢的,而且還是老式的雙翼機。但我們都知道,客機最重要的指標是安全性,其次就是舒適性,速度還真不是最重要的。
于是“灰雁”就憑借它極高的安全性和飛行穩定性,完全壓倒了三個對手,西飛總算扳回一局。按照某位評委的話說:“對,它確實很慢,仿佛是在逆風中飛行一樣,但它留給人們更多的則是優雅和安全的印象。”
“灰雁”是一種采用不等長翼展的雙翼飛機,它的外形比較接近原時空英國的漢德利-佩季的h。p。45客機。全機大量使用金屬構造,只有機身后段及機翼表面由織物蒙皮覆蓋,兩翼間通過十幾根交叉的撐桿固定,兩塊水平安定面間裝有三垂尾,采用后三點固定式起落架,動力系統為四臺“hhy-05”活塞式液冷發動機,單臺功率1000千瓦(1341匹馬力),四臺發動機被分別安裝在位于上、下翼的發動機短艙里。
“灰雁”上有6名機組人員,可以乘坐40名旅客,最大速度260公里,巡航速度210公里,航程1800公里。
“嗡嗡嗡……”
在引擎的轟鳴聲中,兩架大型飛機一前一后的滑跑著,先后騰空而起。它們在空中飛行了一個小時后,才再次回到地面。
運-3“火烈鳥”重型運輸機顯示出了它優越的起降性能,它只需要400米的跑道就可以起飛,而降落更是只需200米土質跑道就可以停下來,這一特點非常適合戰場情況。
………………………………………………………………
在西飛進行運-2和運-3的驗收程序的時候,金飛和上飛這兩個老對手也在進行他們的新機型驗收工作。
在去年的新轟炸機競爭中,金飛和上飛都中標了,就西飛一家落榜。金飛的是轟-4型重型轟炸機,世界上第一種全金屬結構四發單翼重型轟炸機。這種轟炸機的外形就像是原時空b-17,呃,本來就是b-17的魔改版。轟-4載彈量為5000公斤,最大航速430公里,航程3500公里。
上飛推出的型號,是一種雙發轟炸機,雖然載彈量不如轟-4,但其他性能很不錯,尤其是速度,居然突破了480公里,比現在所有的戰斗機都飛得都快,所以也被選中了當做中型轟炸機,最后被定名為轟-5型中型轟炸機。轟-5的外形有點兒像是原時空的dh98蚊式轟炸機的放大版,但機頭伸出得更長。和蚊式不一樣的是,轟-5是全金屬結構。轟-5的載彈量為2000公斤,最大航速480公里,航程2600公里。
四架轟-5型中型轟炸機組成一個梯形編隊,在8000米高空高速掠過,在它們身后拉起了八道白色煙柱。
“哈哈哈哈,真是太快了!太快了!轟炸機居然比戰斗機還快!”其中一架飛機上,前來驗收的軍代表興奮得滿臉通紅。
這時,駕駛員突然說道:“年上校,前面是金飛的轟-4……”
“哦,是老劉他們……”年上校一看,前面10點鐘方向正有兩架大型四發飛機在飛行。
年上校連忙對駕駛員說道:“哈哈哈,追上去,超過他們……”
兩組飛機你追我趕的從海上飛了回來。
上海客輪碼頭上,一位剛剛下船的外國游客好奇的看著這些飛機。
“這就是中國的新式飛機嗎?”這人用俄語自自語的說道。
這時,一個身穿海軍少校制服的中國軍官走了過來,用俄語向他問道:“請問,您是從長崎來的高爾察克先生嗎?我是中國海軍接待處的于少校,奉命前來接您……”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