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月底求票票……
…………………………………………
國務院會議室。
今天,文德嗣和一幫國內高層正在這里開會,主要是關于國內建設。
“中國原鋼產量突破5000萬噸,躍居世界第一”原本應該是個轟動性大新聞的,但現在世界上各大列強正打得火熱,這條新聞除了讓國內群眾歡騰了一陣,在世界上也只是讓大伙感嘆了幾句,就被各處大戰的消息淹沒了。
各國群眾因為不了解,所以不重視,但各國的高層還是很重視的,畢竟這是一個鋼鐵時代,鋼鐵產量等同于國力的時代。當然,鋼鐵產量高的國家不一定是強國。比如盧森堡,產量比意大利都高,但依然是個小屁國。但這個數據卻是成為強國的基礎,排名前幾位的列強同時也都是鋼鐵大國。呃,日本例外,這個吊絲帝國主義是特例。
“才5250萬噸,真是太少了,還不如唐山一個地區的產量高……”文德嗣不以為然的撇撇嘴。這個在此時讓人驚嘆的數字,在文德嗣眼中卻算不上什么。比如原時空后世的我大河北省,一個省的鋼鐵產量就比全世界加起來還多,僅僅關停并轉的產能就超過億噸。怪不得某元首都會大叫“我到河北省來”……
中國這樣的大國對于鋼鐵的需求量是一個天文數字,尤其是在這個大搞基建的時期,對于鋼鐵的需求更是個無底洞。想想原時空的大圖朝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一年幾億噸鋼都吃得下。而本位面這個新中國,目前的國土面積就已經達到2873。5萬平方公里了,就算安東故地那一大塊寒帶土地開發力度小點,暫且不算,但需要建設的地盤也是大圖朝的兩倍多啊。
所以這5000萬噸的鋼產量還真不算什么,國內自己消化都不夠,更不用說這幾年國外市場的火爆。因為老歐洲的主要國家都卷入了大戰,他們自己的鋼鐵基本上都用在戰爭上去了,造成國際市場上的鋼鐵供應不足,鋼鐵價格連連攀升。在戰前國際市場上的原鋼價格每噸不過15美元左右,到了去年已經打著滾翻到了35美元左右了,整整漲了一倍多。
因為這個原因,中國和美國這兩個產鋼大國都爽到姥姥家了,各大鋼鐵企業都是數錢數到手抽筋。中國鋼鐵工業也是乘著這股春風,開始了大發展。每年都有新建的鋼廠,原有鋼廠也是年年擴建增產,要不根本無法滿足國內國外市場的需求。
美國去年下場參戰后,鋼鐵價格更是使勁上漲。到了去年年底,中國也參戰了,這價格就漲得就更歡樂了,上周國際市場的原鋼價格已經漲到了37。2美元每噸。按照國內的專家估算,如果戰爭繼續下去,到了下半年,就會突破40美元。
從當前的局勢看,今年要結束戰爭的可能性還真的比較渺茫。同盟國的氣焰雖然被壓了下去,土耳其也跳反了,但德奧等國依然很生猛,西線還是這么僵持著,英法收回首都的計劃一次次遭到可恥的失敗。
不過,就算現在他們收復了首都,恐怕也要面臨大量的難民問題和重建問題,倫敦和巴黎這兩個被稱為“歐洲明珠”的城市,已經被二德子們糟蹋得差不多了。城市里面所有值錢的玩意兒都被二德子們打包搬走了,就連埃菲爾鐵塔這座地標建筑都被德國人拆散了,那些鋼鐵都被他們拿去回爐做武器了。
最嚴重的是,連綿的戰爭造成了大量平民傷亡,原本整個大倫敦區有600多萬人,到現在剩下的可能還不到100萬,其他的不是成了難民,就是不幸卷入戰火掛了。巴黎的情況也差不多?,F在這兩座歐洲人口最多的城市,已經極為蕭條,大白天的街上都見不到幾個人。
不過同盟國也好不到哪里去,協約國的轟炸機也同樣頻頻光顧他們的本土,用無數的航彈和燃燒彈問候他們。
也就是說,即使是戰爭結束,歐洲各國也會面臨艱巨的重建任務,他們自己同樣需要大量鋼鐵,因此流入國際市場上的鋼材也不可能上升多少,這個高價的狀態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現在中國的各個鋼鐵廠都在拼命擴建增產,新的鋼鐵廠也在不斷的落成。由于有“后世”的歷史經驗教訓,鋼鐵行業的擴張也不是盲目的。像作坊式的小鋼廠就不允許出現,所有的新建鋼廠都必須達到一定規模才允許開辦,目前的標準是30萬噸,凡是低于這個產能的都不許存在。當然,這個數字在后世肯定是不入流的鄉鎮級鋼鐵廠,但在這個時代還是很不錯了,去年整個日本的鋼產量也不過才80萬噸。
“……即使戰爭結束后,我們國內建設也需要大量的鋼鐵,我們有2873萬平方公里的國土要建設。因此,我們要爭取在三五計劃期間,把原鋼產量提升到一億五千萬噸……”文德嗣又放了個“大衛星”。
文德嗣話音剛落,會議室里頓時響起一陣驚呼。
“會不會太多了……”像袁世凱、陶成章等土著出身的高干都忍不住倒抽一口涼氣。
今年就是二五計劃最后一年,原定的3000萬噸產量早在1917年就打破了,預計今年鋼產量突破6000萬噸沒啥問題。三五計劃期滿,就是1924年,五年增加9000萬噸產量,在這個時代看起來確實太瘋狂了。即使有這些年的成績墊底,大伙還是有些底氣不足。
不過生化人出身的那些高干們都沒有任何驚訝,因為在他們看來太正常了。不過每年增加2000萬噸罷了,在后世這根本不算什么,大圖朝在21世紀初那些年,就能做到每年增加五千萬,甚至七千萬噸的水平,那還是受到各種限制的情況下。而現在中國的各方面條件都要好得多,每年增加2000萬噸產量實在不算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