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月底求票票,求訂閱,謝謝書友大大們的支持!
…………………………………………
共和2760年(西元1919年)6月10日,攀枝花鋼鐵公司。
攀枝花舊稱渡口,明清時期屬與寧遠府(西昌)。這是個才建立起來不到十年的新城市,新中國成立后,它和寧遠府剝離出來,建立成了新的市級單位。地名則是由文總御筆欽點,命名為“攀枝花”。
攀枝花地處川滇交界橫斷山脈群山峽谷中,東臨四川盆地,北連青藏高原,南抵金沙河谷。巍巍橫斷山,滾滾金沙水。大自然鬼斧神工在川滇相接之地一展猙獰,劈開一條大裂谷,將深藏于地層的礦產資源托起到離世人腳底最近的地方。
當年諸葛亮“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自古以來,這里就是蠻夷瘴煙之地,直到20世紀初也是如此。但是在這個橫斷山脈中卻埋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
據后世的地質勘測資料表明,這片地區的釩鈦磁鐵礦儲量達100億噸,釩資源儲量為1600萬噸,鈦資源儲量為8。7億噸。還有7億噸煤,此外還伴生有90萬噸鈷、70萬噸鎳、25萬噸鈧、18萬噸鎵以及大量的銅、硫等資源。
新中國成立后,這里就被作為鋼鐵和有色金屬生產基地進行建設,可以說攀枝花這個城市專門為了這個工業建設的。雖然現在中國的礦產大多是是國外進口,但是自己的礦產也是要適當開發的,否則就沒法保持技術,也不能培養礦產方面的人才。
而且還有發展西南偏遠地區經濟,帶動內地社會進步的考慮。還有就是國家生產力布局的均衡性考慮等多種因素。
但是攀枝花這里窮山惡水、交通不暢、信息不靈,尤其是地形破碎,地面被無數的溝塹分割成很小的一塊塊,很難找到大塊的平地,最大的一塊山坡只有2。5平方公里,在這樣的地理自然環境下建設攀鋼,廠房占地受到限制,建設難度很高。當年大圖朝建設這里就投入無數的力氣。
不過本位面中國的條件要比大圖朝好多了,最重要的就是有錢有人,更有高科技。錢就不用說了,8300萬免費勞動力使勁用就是,還有很多大圖朝沒有的大型工程機械,比起那時的純人工可給力多了。
地形破碎,不好建設是吧?口胡,強者便是要逆天口牙!咱有足量的炸藥,只管炸炸炸!看中哪里,就把山體炸平了,再用炸山出來的石頭填平溝塹便是!要多大的平地都可以。
完全可以這樣說,攀枝花這個城市就是被炸藥生生炸出來的,市區和攀鋼廠區以及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用了三年多的時間,一共使用了超過三十萬噸炸藥。
雖然三十多萬噸炸藥貴是貴了點兒,但效果好啊。本位面的攀枝花以及攀鋼都比大圖朝好多了,整片地都被炸成平原了,能不好嗎?
連礦場也同樣是用炸藥炸出來的,解放軍的戰斗工兵部隊采用爆破作業,直接用炸藥掀開壓在礦體上的大山,直接露出礦脈進行露天開采。
在剛開國的那幾年,攀枝花這里每天都是轟隆隆的爆炸聲,硝煙味濃的像戰場。最大的一次爆破作業,用藥量超過萬噸,堪稱空前規模的大炮仗。
1913年9月,設計產量300萬噸的攀鋼正式投產。而攀鋼的任務也不是以生產普鋼為主,它主要是為了制取鈦和釩等重要產品。
………………………………………………………………
此時正是午飯的時候,公司員工們都在食堂里吃飯,他們一邊吃反一邊聊天。
“今天的紅燒牛肉真是地道,味道不錯……”
帶筋膜的牛肉被切成一寸見方的小塊,在各種調料的作用下肉塊變得色澤金紅,香氣撲鼻,吃在嘴里咸鮮醇厚,咬上一口,香濃的肉汁頓時充滿口腔,粗壯而富有彈性的肉纖維在口中很有嚼頭,凸顯出牛肉特有的風味,讓人欲罷不能。
“這牛肉真是太好吃了!”食客們都是贊不絕口。
有人意猶未盡的說道:“我決定了,今天下班就去菜市場買幾斤牛肉,咱自己弄一大鍋,吃個夠!”
“哈哈哈哈,你這吃貨……”
沈睿沒有說什么,吃著香噴噴的牛肉,聽同事們吹牛打屁也是件樂事。
這時有人說道:“我看電視上說,現在我們國家的牛肉大都是從阿根廷和美國進口的。”
“還有巴西、澳大利亞、新西蘭也不少啊,每年幾百萬噸呢……”
同事甲向他問道:“沈工,我們天朝不是有牛肉嗎?電視上說,蒙古、漠北、安西故地那邊可都是大好的牧場啊。難道還不夠嗎?”
沈睿想了想說道:“當然不夠,你不看看我國多少人口,六億多人呢。現在生活好了,大伙基本上都是天天有肉吃,就算每人每月吃一斤牛肉,每年咱們也得要300多400萬噸牛肉才夠呢。還有每年咱們都要出口那么多的牛肉干、牛肉松和牛肉罐頭等牛肉食品,咱們自己產的牛肉還真不夠……再說,我國還有和其他國家搞平衡貿易,這些牛肉就是用來平衡的商品之一……”
“哦,確實咱們人口最多,要得也多。一個月一斤牛肉還真不多,按照咱們公司的伙食標準,每天是120到200克肉,一斤牛肉最多也就4天的量了,像重體力崗位的兩天半就吃光了。”同事甲表示認同,現在中國各個單位和企業的伙食標準,都是由專門的營養學家來制訂的,根據勞動強度和性別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