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此次任務,我們并沒有以前那樣興奮了。從去年開始,協約國的反潛能力就越來越強大,我們多了一個強大的敵人——飛機。雖然我很喜歡潛艇,但我也非常清楚潛艇的弱點,對于飛機這種天空上的對手,我們潛艇幾乎是沒有還手之力的。自從美國將大量飛機投入護航之后,以前的那種好日子再也沒有了。有飛機在天上盯著,我們就很難找到攻擊機會了,反而一不小心就會被發現,損失比以前大多了。
但這還不是最不幸的。我一直認為,中國海軍的參戰,才是真正讓帝國潛艇部隊退出戰爭的最大因素。從1919年3月開始,中國海軍加入護航之后,帝國潛艇部隊就出現了難以想象的損失,同時戰果也大幅度下降。
4月份的戰果才不到40萬噸,而我們卻損失了38艘潛艇。到了5月份,情況更加惡劣,我軍戰果進一步下降到20萬噸,而我們卻損失了59艘潛艇,被擊傷的潛艇多達112艘,其中有三分之一破損嚴重,恐怕再也不能執行任務了。這樣的交換比是實在無法令人高興。
前幾個月的戰例反應出了中國海軍的反潛能力的強大,他們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他們能在夜間發現和找到我們,夜幕再也無法給我們提供安全保障。在此之前,海軍參謀部以及我們私下都反復探討過,中國人到底是用什么方法找到我們的。為此海軍情報部也花了很大力氣去了解,但很遺憾的是他們也沒有頭緒。雖然在戰前,我們和中國海軍有過合作和技術交流,但很明顯他們在戰前并沒有這種能力。
海軍參謀部的一位參謀提出了一個猜想,他認為中國人是發明了一種更先進的水下聽音設備,可以通過潛艇的噪聲發現和定位我們的潛艇。這種設備并不稀奇,我們也有類似的設備,還在戰前發明的,但是它只能發現附近有沒有潛艇和船只,和他們的大致方向,帝國潛艇都裝備了這種水下聽音器,但是卻無法定位聲源的準確位置,因為在水下的聲音是很難分清準確距離和深度的,而且它經常出故障,時常會誤報。如果他的猜想是真的,那么中國人在這方面的科技就遠遠領先帝國了。在戰后我才了解到,不但中國有這種設備,英美等國也同樣有,具體性能我無法得知,但肯定不如中國的同類產品,這一點從我們的損失就能看出來。
我們幾個艇長對于這次任務都沒有抱太多希望,我們互相祝福后,就駛向了大西洋。盡管我已經有犧牲的思想準備,但是沒想到失敗來得如此快。
6月12日夜間,我們到了亞速爾以北200公里的位置,等待這支編號為w15的船隊。因為以前的經驗教訓,我們的位置距離主要航線比較遠,大約50公里以上。為了避開協約國的巡邏飛機,我們白天都沒有上浮,保持通氣管狀態懸浮在水下。
上午6點20分左右,聽音員說突然從我們的左舷方向傳來了幾聲巨大的爆炸聲,是在水下,而這時水面上沒有船只。我幾乎第一時間想到,這是協約國的飛機發現我們了,剛才的爆炸是它們投下的深水炸彈。我連忙下令收起通氣管下潛,全速離開現在的位置
隨后,在我們身后又傳來了四次爆炸聲,聲音很大,不用聽音員告訴我,我都能聽到。6點45分我們駛出了大約7公里,這時附近已經沒有異常的聲音,我命令停車并上浮到潛望鏡高度。
我后來一直在想,如果我當時做出的決定不是只有,而是繼續撤退,命運可能就不一樣了。
我剛剛準備升起潛望鏡,聽音員突然說,聽到了一陣奇怪的聲音,我還沒弄清楚他的意思。就感到潛艇突然一陣劇烈的震動,同時一聲巨大的爆炸聲響起,我們幾乎所有人都摔倒了。我們的潛艇就像在湯鍋里翻滾的香腸,根本站不穩。很快,損管就向我報告,左舷破了個大洞,正在大量進水,耐壓艙出現很多破口。同時動力艙也向我報告,電池大量破損,毒氣正在蔓延。糟糕的是,主電源也損壞了。
在這種情況下,我只能選擇封閉電池艙,繼續上浮,好在我們已經升到了潛望鏡高度,我們用人力升起了通氣管,啟動了柴油機,花了很大力氣才排出了壓艙水,浮到了海面上。現在我們的u-68號已經失去了下潛的能力,當我們打開密封門出去后,就看到十幾架飛機在我們上空盤旋。他們發現我們之后,就有兩架飛機俯沖下來,用機槍掃射我們附近的海面。
我知道,這是警告,也是催促我們投降,我能看到它們機腹下的炸彈。同時我也看清了它們機翼上的徽記,是中國人的艦載機。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除了投降別無選擇,我們這艘受了重傷的潛艇無法逃過十幾架飛機的追擊,我們已經盡力了。
我們打出了白旗,大約半小時后,來了兩艘中國驅逐艦,把我們接上。我最后一個上船,在上船前,我打開了u-68號的通海閥,親手將這艘陪伴我三年的老伙計送進了海底。可能有人會說,它本來是中國人制造的,中國人肯定比我們更了解它,拿去也沒用。但它已經是帝國的財產,我們可以投降,但不能帝國財產交給敵人。
后來我被送到了吉布提的戰俘營,中國人把這里重新命名為“炎丘”,意思是燃燒的山。中國人很文明,嚴格執行了日內瓦公約,對我們這些戰俘沒有任何虐待,當然也沒有優待。我們如果身體健康,每天都必須參加勞動,只有中校以上軍銜才能免除,很遺憾我當時只是上尉,也沒有受傷,所以我也必須每天去工地。
中國人把我們當成了筑路工人,讓我們這些戰俘在這里修路,是一條通往埃塞俄比亞的鐵路,中國特色的2500毫米軌距。我在這里再一次體會了中國人的科技實力,他們在工地上使用了大量的工程機械,還有巨型飛艇。
這時,我以軍官身份得到了一個小小的優待,戰俘營長官汪新仁中校召集了我們這批德國軍官,問我們愿不愿意學習操作工程機械,他表示現在這里缺少操作人員,如果我們愿意的話,可以學習,這樣我們就可以不用那些士兵和黑人一樣做最簡單的力氣活。是的,他們這里有很多黑人戰俘,主要是東非軍團的,可以看出福爾貝克將軍的境況很糟糕,否則不會那么多的黑人士兵被俘。
我當然愿意學習操作工程機械,怎么說我也是一名帝國軍官,我對自己的智商和知識有信心。我在這座戰俘營呆了10個月,學會了操作挖掘機、鏟土機、壓路機還有吊車等多種工程機械,還有車輛駕駛,后來在回國前,戰俘營的政治委員陳靠譜中校給了我一疊證書,是多種工程機械的資質證明和駕駛證。他開玩笑說,如果我退役了的話,有這些證件就可以去中國工作了,我當時認為這是個玩笑。
不過,在戰后,我還真的去了中國,當然不是去操縱工程機械……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