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型“白鯨級”核動力攻擊潛艇是中國在“海軍假日”期間的重點項目之一。
同時,它也是中國海軍最優先發展的項目,原因是潛艇的船體高度很低,可以在密封船塢和洞庫基地里偷偷摸摸地建造,就好像渤海造船廠這種情況,就算是回港補給、保養和整修,也是直接開進洞庫基地或者封閉的船塢廠房之內,不像體積龐大的水面艦艇那么惹眼,那么藏不住。
特別是像戰列艦這種大玩具,簡直就像是光彩四射的明星,別說正式服役了,哪怕還在船塢里,就會引起眾多的關注,吸引來無數的目光。好吧,在建造核潛艇的同時,在渤海造船廠里大張旗鼓的改造戰列艦,也是出于這個考慮。
有了后羿號這個像夏夜里的螢火蟲一樣耀眼的mt拉住仇恨,不,是吸引注意力,白鯨級的建造就安全多了,這也就是利用了“燈下黑”的原理。
“白鯨級”攻擊潛艇全長110米,寬10。5米,水上航行時吃水9。9米,水上排水量6300噸,水下排水量7200噸,最大下潛深度500米。該級潛艇的主要武器系統為艇身中部兩側布置的六具600毫米重型魚雷發射管,備有40條“魚-四型”潛艇用混合制導魚雷。
此外,該級艇的魚雷發射管不但能發射魚雷,也可以在50米深度發射“火龍-2乙型”潛射反艦巡航導彈和“飛雷”潛射防空導彈。此外還有布設水雷的能力,可以攜帶100到180枚水雷進行布雷作業。另外在它的通氣管上集成了一門折疊式20毫米速射機炮,
白鯨級的動力系統為一具第四代氣冷快堆,兩臺潛艇用蒸汽輪機,輸出功率達3萬千瓦,此外它還有1臺功率400千瓦的輔助推進電機。單軸推進,七葉大傾角螺旋槳,水上極速20節,水下極速高達35節。也就是說,它想跑的話,基本上是沒有多少驅逐艦可以追得上的。
它還不只是單純的核潛艇而已,而是集中國黑科技之大全的最高科技產品。呼吸管,對海對空搜索雷達與整合式電子支援系統、浮標式天線等,甚至還裝了一具對空雷達與四聯裝射程10公里的升降式半主動對空導彈發射塔。還有集聲學實驗室十多年技術精華的艇首球形陣列聲納與艦體適型主動聲納,艇身被動聲納陣列,拖曳聲納,音響誘餌等裝備。還有32位元計算機為核心組合起來的多部戰術、火控,聲紋分析處理與導航電腦等,自動化程度相當高。幾乎已經可以視為原時空中的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的潛艇了。若論某些單獨的項目,例如信息采集處理能力、魚雷技術、潛射導彈與火控能力,甚至可以達到80年代或90年代的水準。
白鯨級使用的“魚-四型”魚雷是當前最新型也是最先進的重型反艦魚雷,是魚-二型線導被動音響魚雷的升級版,它采用了更先進的混合制導,即線導+主被動聲制導+尾流制導。尤其是采用了先進的計算機處理系統,使其有了一定智能化功能,不但可以自動追蹤,還可以由人力介入控制以規避誘餌,還可以設定導航點,讓魚雷低速繞道迂回偷襲,以免泄漏潛艇方位。
魚-四型魚雷既可對艦也可反潛,由于采用了新型的富氧燃料,具有高能量密度、低噪音、無尾跡等特點。而且射程和速度都很感人,40節時射程50公里,55節時射程38公里,戰斗部重300公斤,可在水深900米處由空氣渦輪泵發射。附帶一提,目前中國用的魚雷彈頭炸藥是化學研究所的那一票火工品專家發展出來的高威力鋁末混合炸藥,據測試其威力是tnt的1。5~2倍。單雷命中即可擊沉一艘大型潛艇或巡洋艦級別的水面艦艇,三到四條魚雷就可擊沉外國最新型的戰列艦。
一分錢一分貨,這魚-四型魚雷既然這么碉堡,那么代價就它的價錢很貴,一條就要五萬多華元,是魚-二型魚雷的兩倍。
附帶一提,根據文德嗣的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所有武器,除核武和戰略導彈外,包含魚雷、導彈與其他武器一旦發展出來,一律需進行不少于100次的試射打靶以驗證可靠性,可靠性需達到95%以上才算合格。達不到就繼續改進繼續打靶,直到達標為止。
因此中國的各型魚雷可靠性極高,打不到也就罷了,一旦命中還沒有不爆的。這點上和原時空美國與德國在二戰時使用的坑爹版魚雷有天壤之別。比如原時空的美國在二戰期間,某條潛艇就創造過連續命中14條魚雷無一爆炸的奇跡,事后那艘日本商船發現自己肚皮上插滿了魚雷,可就踏馬的沒爆,那位倒霉的美國艇長差點沒氣死。
當然,這樣搞的結果就是中國武器開發的成本很高,不過文德嗣很清楚這錢花的值得。只要多打沉一條船,多擊落幾架轟炸機,讓自己少沉一條船或少掉幾架飛機,那么多花的錢就回來了。
反正本位面的中國有著后世的完整科技樹,可以直接按照正確的道路依次點亮科技樹,選擇重要的關鍵技術開發,不需去繞彎路,也不怕點錯科技樹,所以省去了點錯科技樹浪費的大量金錢和時間,這點上能節省的錢遠比打靶打個幾百上千發便宜的多。
白鯨級潛艇的火控系統可以同時控制6條魚雷,這倒不是什么電腦分時多工能力作的好,而是用最笨的方法,每根魚雷管配上一個火控電腦與操作臺,打一發魚雷出去就由專屬操作臺監控到導線切斷為止,六個操縱臺就可以同時控制六枚魚雷。
白鯨級攻擊潛艇通常會攜帶40枚魚雷,一般的配置方案是:標準的魚-四甲型魚雷14枚,主要用于攻擊重型艦艇。攻擊商船、潛艇和中小型艦艇的魚-四乙型魚雷20枚,這是一種重量只有800公斤,射程只有甲型一半,彈頭減裝到250kg的中型魚雷。魚-四丙型囊莢式定時魚雷4枚,也就是“魚水雷”,這是把乙型用一個帶有電動引擎的外殼包起來,從魚雷管打出去后可用10節的低速航行最多30公里,然后就飄在水中或坐底,根據設定時間啟動魚雷自動繞圈搜尋追蹤的類水雷型號。最后是魚-四丁型魚雷2枚,這是換裝戰術核彈頭的型號,世界上第一種核魚雷,其當量可以在10~250噸之間自由選擇。當然如果發射核魚雷這是有最小射程限制的,否則會連自己一起炸沉,鬧出命中率200%的烏龍事件。
除了魚雷之外,它還要攜帶6枚“火龍-2乙型”潛射反艦巡航導彈和8枚“飛雷”防空導彈。不過比起威力可怕的魚-四型魚雷,“火龍-2乙型”潛射反艦巡航導彈就不是那么給力了,畢竟它是靠魚雷發射管發射的,體積有限。兩到三枚火龍-2乙型巡航導彈可以確保擊沉輕巡以下的艦艇,對于航母和重巡也有重創,但是對于戰列艦這種皮粗肉厚的玩意兒,就顯得有些無力,摧毀上層建筑還可以,要擊沉就非常困難了。
當然,這個配置方案是可以更改的,如果執行破交任務,就帶上大半的魚-四乙型;如果是急眼了要拼命,就全部帶上魚-四丁型核魚雷好了。也可以一枚魚雷都不帶,全部換成導彈,冒充巡航導彈潛艇。還可以全部帶上水雷去布雷。
此外白鯨級在射出魚雷后可以立即再裝填,因為伺服機構的改善,單枚魚雷再裝填時間縮短到2分鐘,兩舷的魚雷艙可以在6分鐘內裝完各自艙室的三管魚雷。不過要再次發射就得先切斷之前射出魚雷的導線才行。
也就是說,白鯨級攻擊潛艇的性能已經很完善了,核潛艇該有的東西大致上都有了。而且白鯨級只是開始,更新型號的,排水量更大,威力更強的巡航導彈攻擊潛艇已經完成了設計。號稱最大王牌、終極威懾力量的“戰略導彈潛艇”現已完成了大部分技術論證,配套的“巨浪-1型”彈道導彈也已經完成所有試驗,正在建立生產線,只待量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