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二更求票……
……………………………………………………
只見領(lǐng)隊“大鵬”兩翼下的兩枚“杠上花”幾乎同時離開了掛架,一下子減少了21噸重量的飛機頓時一震,一下子往上竄了好幾百米高。“大鵬”在平衡機身之后,又將機身的彈倉門打開,又丟下了兩枚同樣的“杠上花”。
“杠上花”離開機身之后,就向著目標俯沖下去。它中部橫翼的面積較大,看起來就像一架小飛機,可使其在整體重量較大的情況下還有較大的滑翔距離,而且較高的投放高度也使其可以滑翔更遠。從戰(zhàn)時的投放需要來看,其滑翔距離不會低于30公里。
這樣能確保轟炸機不用冒險進入對方的防空火力網(wǎng)范圍,并盡早脫離戰(zhàn)區(qū),最大程度保證機組人員和飛機的安全。當然,如果發(fā)射空射導彈的話,就更安全,但是這種分量的巨型炸彈沒法搞成空射導彈,丫太重了。
hd-29型“杠上花”巨型航空鉆地炸彈太重了,即使是“大鵬”的體量也只能攜帶四枚,翼下兩枚,彈倉兩枚。三分鐘后,30架轟炸機投下了全部的120枚“杠上花”。
這不是他們不想全部搭載,而是目前全國的存貨就只有這么多。這種特殊彈藥是很貴的,用途也比較狹窄,哪可能造太多啊?
當然,另外24架飛機也沒閑著,他們雖然沒有“杠上花”可同,但是他們也同樣攜帶了一份“重禮”,那就是hd-27丙型“至尊寶”巨型溫壓彈。
呃,好吧,中國所有的巨型航彈的綽號都是牌類游戲術(shù)語。據(jù)說是因為空軍幾位大佬的愛好造成的,孟蜀元帥喜歡打麻將,黎米石大將和林深河大將這兩位副司令也是各有所好,前者喜歡長牌(也就是紙片版牌九,流行于西南地區(qū)),后者喜歡打撲克。
“至尊寶”的原型就是原時空毛子的“炸彈之父”,這貨足有八米長,直徑一米,重達8600公斤,彈體內(nèi)裝有7.1噸新型溫壓炸藥,爆炸式能產(chǎn)生44噸***的威力,殺傷范圍半徑約300米。這種溫壓彈爆炸后產(chǎn)生的“蘑菇云”和沖擊波,對武器裝備和建筑物的破壞力相當驚人。同時,溫壓炸藥燃燒過程中會消耗大量氧氣,造成缺氧狀態(tài),使爆炸區(qū)域內(nèi)生物窒息而死。
與傳統(tǒng)的炸彈相比,這種新型炸彈產(chǎn)生的沖擊波與超高溫,作用距離更遠,爆炸后產(chǎn)生的局部真空環(huán)境,更能加劇這種炸彈的破壞力,堪稱小型核武器。
這東西的體積太大,即使轟-11也只能攜帶三枚,兩翼各一枚,彈倉一枚。
在120枚“杠上花”投擲完畢之后,另外24架飛機也投下了全部72枚“至尊寶”。它們在脫離飛機之后,就從尾部打開了一個降落傘,這也是溫壓彈的特征,它們并非依靠動能摧毀鉆透目標,而是靠高溫、沖擊波和窒息。
120枚“杠上花”以極高的速度沖向目標,該炸彈在尾部安裝了4個柵格型尾翼,不但可以在炸彈滑翔飛行中調(diào)整飛行方向,實施精確打擊,而且可以在最后的飛行段,將炸彈調(diào)整到多種角度的攻擊位置,使其以最有效的攻擊角度進行攻擊。
此外,該炸彈還應用了專門開發(fā)的新型敏感引信,能夠精確測量出彈頭穿過地下的層數(shù)和穿透距離,根據(jù)預編好的最佳引爆點來引爆穿透彈頭,以達到最大的毀傷效果。
它們的目標是一類目標,也就是新加坡要塞里面的12英寸以上重炮炮位、指揮部、發(fā)電廠和彈藥庫這四種,這些重炮對于進攻部隊的威脅最大,因為它們的存在,攻擊部隊的野戰(zhàn)重炮都不敢用,野戰(zhàn)炮是無論如何也不敢和要塞炮火并的。所以必須優(yōu)先消滅。至于指揮部、發(fā)電廠和彈藥庫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說了。
因為地形的原因,新加坡要塞的最外一層是不一樣的,把那些丘陵挖空的部分自然有更厚的巖層,如果是在平原上的部分那就沒有巖層了,只能蓋一層夯實的土層。
英國佬當然希望自己的要塞防護越厚越好,但新加坡這里就沒有山脈,只有一些低矮的丘陵,最高的錫丘(武吉知馬)也才160多米,因地制宜就用不上了。要是全部用裝甲鋼板當然最好,但是這個得花多少錢啊,相當于用裝甲鋼板修一座城市,這種代價根本不是一戰(zhàn)后的鴉片牛能接受的。混凝土防護層也同樣如此,能修出三米到四米厚的就已經(jīng)很不錯了。
俺大英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就算要修更好的烏龜殼,也不能修在遲早都要放棄的新加坡啊。按照他們的想法,這種程度的防御已經(jīng)很變態(tài)了。是的,英國佬的想法其實也沒錯,如果換成其他國家拿著這個烏龜殼也沒有啥好辦法。但我們敬愛的文總是開掛的啊。
“哐……哐……哐……”帶著強大動能的“杠上花”就像鋼釘打進肥皂一樣,要塞最外面那一層三到十五米厚的巖層和土層絲毫沒有起到阻礙的效果,被它們輕易的穿透了。隨后是那一層三到四米厚的高標號鋼筋混凝土層。這種英國專用于要塞的高標號混凝土其強度十分驚人,大致相當于后世的90號混凝土,一般的鉆地彈都對它無可奈何,前幾天的轟炸中,就連以前無往不利的大#三元也無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