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沒有蘋果怎么可以!”
“我們是要打仗,必須要有蘋果!這是規矩!”
“你們后勤在搞什么,居然連蘋果都忘了!”
只見十幾個飛行員圍在那個發放水果的柜臺前,神情激動的叫嚷著。
好吧,這個出擊前必有蘋果的習慣也是從中國航空兵部隊帶過來的。目前這個習慣都快成為一種文化了,無論是空軍、海航還是陸航的飛行員,每次起飛之前都是必須給飛行員配蘋果。
這個習慣最初就是中國空軍副總司令林深河大將搞出來的,開始也只是給他指揮的飛艇部隊,取的就是“平安”的諧音,算是一種祝福。結果這種習慣很快就擴散到了整個航空兵部隊,而且愈演愈烈,到現在為止。連海軍的艦艇兵、陸軍的戰車兵,甚至就連太空兵也染上這個習慣了。反正只要是駕駛載具的兵種,都有樣學樣的要求給自己提供蘋果。而且這個習慣還在向步兵部隊傳播……
所以到了現在,蘋果已經成了中國%軍隊的標準供應品了,就像俄軍的伏特加,美軍的口香糖一樣。軍隊的后勤部門甚至還投入了不少資金,去研究如何更長時間的保存蘋果,還發明了專門運輸蘋果的辦法。估計就連林副統帥自己也沒想到,當年一時興起搞的蘋果制度,會變得現在這么火。
看到中國這么搞,人革聯的那些小弟軍隊也同樣有樣學樣了,而且還玩出了更多的花樣。比如尼泊爾空軍部隊的飛行員們,如果沒有得到蘋果,他們就拒絕上天。究其原因,軍隊大概是最迷信的群體吧,自古以來就是這樣。
過了一會兒,只見幾名官兵推著一輛大車急匆匆的趕來了。上面放著幾個大紙箱,紙箱上圖案和文字都說明這是蘋果。尼泊爾原本是不產蘋果,自從有了個規矩后,他們就由空軍出面,從中國引進了多種蘋果品種。在各地種了8千公頃蘋果,專門提供軍隊。
“不好意思,來晚了一點。”帶隊的一名上校,向飛行員們解釋:“給我們運輸蘋果的汽車在路上出了故障,現在還在搶修,這批蘋果是從加德滿都的幾個賓館調撥的……”
………………………………………………………………
8點,夏爾馬上尉坐上了自己的座機,一架廣飛出產的fac1型(戰斗攻擊機出口1型)“炸彈隼”式戰斗攻擊機。
fac1是一種螺旋槳飛機,當然它不是活塞式螺旋槳,而是渦輪螺旋槳。它的外型有點像原時空的p51,但去除機腹突出的進氣口,而且機身稍長,機翼長度與翼面積也稍大一點,正面小一點而已。最大的不同,就是它配有兩個翼尖油箱。
其實fac1就是在殲9(fc8)“游隼”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戰斗攻擊機,這就是一種外銷產品。畢竟對于很多國家來說,噴氣式飛機實在有點兒貴,戰斗機用噴氣式也就罷了,大家都在用,你不用也不行啊。但攻擊機和轟炸機就沒有這個必要吧,咱們省點錢,用渦槳好了。
這款戰機使用的是wj2乙型渦輪螺旋槳發動機,這款發動機的功率為2200千瓦(2950馬力),而且難得的是截面很小,因此阻力極低。在無外掛(連掛架都拆掉)半油測試時,曾在七千米高空飛出800公里的平飛時速。
同時又因為機身輕翼荷低,靈活性和爬升率都非常好。這款飛機最大的優勢是油裝的多,因而航程超長。依靠高效率的發動機與大量的內載燃油與翼尖油箱,可以飛到3200公里之遠。在掛上兩組400公升翼尖油箱,一個1200公升機腹中線油箱與翼下2個250公升低阻副油箱時,內外總油量高達3700公升,此時飛送航程達到驚人的5400公里。
fac1是空重為3.2噸,最大戰斗重量6.7噸的輕型戰機。當然這個“輕型”是以中國的標準,若以歐美標準,這就是中型乃至于重型螺旋槳戰機了。主要武裝為翼根的2門20mm機炮與4挺12毫米重機槍。這款飛機共有11個掛點,機腹一個,每邊機翼各五個,機腹掛點承重1500公斤,翼下掛點則可承重200公斤,總共可以掛載3500公斤載荷。
它在執行攻擊任務時,通常在機腹掛點掛航空炸彈或魚雷,翼下十個掛點各掛一個19管火箭包。如果戰斗任務,則可以換成導彈等武器。反正這種飛機的通用性非常高。可以當作戰斗機、輕攻擊機與雷擊機。
當然這種飛機最大的優點就是便宜,如果按照人革聯的內部價,標配版的單價才10萬華元,比噴氣式飛機可便宜多了,哪怕是經濟條件差點兒的盟國,也可以大量裝備。噴氣式飛機好是好,可那價格不是小國能承受的,像尼泊爾這樣的小國,最多就是把戰斗機換成噴氣式,至于攻擊機和轟炸機,還是繼續用渦槳吧,這東西比活塞還便宜。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