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號航空母艦。
夏季印度洋的暴雨說來就來。剛剛還是晴空萬里,須臾間就烏云密布了。
“各艦注意,趕快抓緊收納飛機,進入防暴風雨程序,注意防雷暴……”旗艦上很快傳來了聯軍航母編隊司令席慕云少將的一道命令。
“快,把飛機都送回機庫!清理甲板,準備防暴風雨!快點兒,都動起來!”甲板指揮急忙向各個小組吼道。
“快快快……都動起來!”穿著各色馬甲的地勤人員就跟火燒屁股一樣,各自忙活去了。
“快點,趕快把飛機都靠攏,把空間盡量騰出來。”機庫指揮也在焦急的指揮地勤們,把機庫清理出來。“那個誰,把那架短尾雕給我吊起來!”
整個漢朝號一片忙碌。地勤們把甲板上停著的飛機,一架架的通過升降機送回機庫。不但他們在忙碌,其他幾艘航母也在做同樣的事情。
風又一陣陣加緊了,頭頂上的烏云翻滾著,奔騰著,如同千軍萬馬般的直向海面壓下來。空中最后幾架飛機逃跑似的降落下來,當最后一架殲14“短尾雕”的著艦鉤勾住了阻攔索的那一瞬間,天邊劃過一道刺眼的閃電,閃電過后,一個震撼天地的響雷在頭上炸響了,雨就開始傾盆而下。
“機庫停不下了,送不回去的這幾架就固定在甲板上!都趕緊用鋼索固定!”甲板指揮指了指那甲板上的6架“短尾雕”。
這一次漢朝號用的是最大裝載模式,原本就是有一部分飛機要停在甲板上的。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在螺旋槳時代,漢朝級航母能輕輕松松的容納上百架各型飛機,但是到了噴氣機時代,這飛機就越來越大了。
在海軍假日后,漢朝級全部進行了現代化改造,升級了裝甲飛行甲板,優化了機庫空間,增加了水下防魚雷結構,拉長了艦體,使得標準排水量從33200噸上升到了41500噸,滿載排水量則上升到5.2萬噸。這個身板絕對不算小,在世界上已經可以勉強算重型航母,即使放在后世,也已經算是中型航母了。但即使是這樣,它的載機量也是大幅度減少。
現在漢朝級通常的飛機配置是:30架殲14“短尾雕”式戰斗攻擊機,4架電2“咆哮雕”式電子戰飛機(殲14的電子戰版),4架空警1“鷹眼”式預警機和6架直4“海馬”式反潛直升機。加上4架備用的“短尾雕”,一共48架飛機,其中作戰飛機34架。
雖然艦載機的數量少了,但是戰斗力卻不減反增,第三代噴氣式飛機的性能比起螺旋槳完全是質的飛躍,一個打一百個不敢說,但一個打十個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現在的問題就是,機庫里裝不下了,即使是對一些飛機用了“掛票”,也無法在機庫容納所有的飛機。這最后六架是無論如何擠不進了,只能綁甲板上。
雷雨交加,櫻桃般大的雨點呼啦啦的落下了,落在甲板上叭叭作響。風更大了,雨更猛了,掃蕩著整個海面,天海間頓時一片白茫茫。
一群地勤冒著傾盆大雨急匆匆的把飛機拖到停機位,關上剎車之后,用鋼索拴住了飛機的前輪架、側輪架和著艦鉤,再把鋼索掛在在甲板上伸出的固定栓上。甲板系留也是有固定位置的,還有一套固定的出入順序而這套操作手續和方法,這都是軍事機密。在退役的航母上,你是看不到畫出來的甲板指示標記的,也看不到那些固定栓。
有人忙死,有人閑死,地勤們冒著大雨在甲板上忙碌,一幫早就停好了飛機的飛行員們就悠閑的當起了看客。他們在艦島上的飛行員休息室里端著茶杯或易拉罐飲料,很舒服的看著雨景,還有閑情逸致的聊天。
“哎,這漢朝級還是小了啊,越來越不夠用了……”
“是啊飛機都只能短尾雕,連海鷹都裝不上,沒有重型機差好多啊!”
“你們別踏馬提重型機了好不好!”聯隊長黃家暉中校越聽越窩火。“老子都被弄來開短尾雕了,你們就別想重型機了!”
黃中校現在可能是漢朝號上郁悶的人,比在翔鶴號上抱怨日本軍艦的那群參謀郁悶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