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的時候,各國是有設備,可以鎖定電報機的發射位置的。這也是各國為什么要在特殊時候保持無線電靜默,盡量少用電報來通信的原因。
利用這種偵測設備,也能找出敵國在本國隱藏的間諜,通過幾次偵測,就能確定敵人間諜的發報位置。
技術并不是什么特別高精尖的技術,不過好用也不是一般的好用,只要把范圍縮小到街區,在配合周圍鄰居的盤問,多數情況下就能找到敵方間諜。
不過,這一次德國情報部門是有意栽贓,是汽車停在街道上,發送出來的假電文——目的就是擾亂英國這邊的電報偵測。
雖然這種栽贓是廣范圍的,可是丘吉爾卻已經重點盯上了這幾條街道。
因為德國間諜選擇的敵方,都是英國空軍部門高級軍官住戶較多的地方,所以多少對丘吉爾的判斷有了影響。
本來這個影響只有微不足道的一點點,可是加上今天神棍給出來的名字,丘吉爾就把這一點點給無限的擴大了起來。
“道丁?有沒有能力搞這種事情呢?必須要好好調查才行!”丘吉爾覺得自己找準了方向,開始盤算起如何重點偵查來。
不過他眼前的一切還沒有結束,防空警報的聲音就響了起來,德國轟炸機的身影又一次出現在了英國的領空。
一架接著一架的德國轟炸機如入無人之境,在高射炮火下,打開了彈艙,將一枚接著一枚的炸彈,投了下來。
地面的爆炸掀起了一個又一個巨大的黑色云朵,英國的工廠廢墟在轟炸之下崩塌,彈坑一個連著一個。
英國的防空射手們都已經開始麻木了,他們在沒有戰斗機的協防之下,根本就無法阻攔如此多的飛機,攻擊自己的領空。
他們面臨著和德國在二戰后期的時候,一樣的問題。緊靠防空火炮的力量,根本無法阻攔敵人轟炸機對己方目標的攻擊。
防空火炮打出的炮彈,實際上射高并不怎樣。比如德國著名的88毫米口徑高射炮,最大射高就只有1萬米左右。
更小口徑的火炮根本夠不著飛的很高的轟炸機,所以最高可以在8000米以上高空活動的德國ju-88轟炸機,英國國內一半以上的高射炮,是根本夠不到的。
英國本身也缺少如同德國88毫米口徑高射炮這類的武器,防空武器更多依賴的是戰斗機部隊。
隨著戰斗機部隊被德國空軍趕出了戰場,英國防空體系也就崩潰了,缺少防空武器的英國,一邊瘋狂的制造高射炮,一邊更加瘋狂的補充更多其他武器。
制空權的崩潰,意味著德國人的登陸作戰隨時都有可能展開,這種情況下,原本英國只生產戰斗機抗衡德國空軍的局面,就被徹底打破了。
飛機不敢出戰,那就只能建造防空炮;丟失了制空權那敵人就有可能登陸,敵人登陸就需要更多的大炮和坦克。
生產更多的坦克和榴彈炮,就進一步的擠壓海軍和空軍的鋼材需求——這就是另一個時空中,德國的局面。
現在英國面臨的問題,也是同樣的——防御體系的崩潰,造成了更多的物資支出,浪費了原本應該足夠的儲備,讓整個生產都陷入到被動之中。
德國產能不是不夠,而是被分散到了許許多多個方面上了。
20毫米口徑的高射炮,德國總共生產了14萬門;37毫米到128毫米口徑之間的高射炮,德國一共生產了4萬門……
這些高射炮是為了應付英國和美國空軍的,而且可悲的是這些武器數量龐大,卻沒有起到太多的作用。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戰略轟炸的影響,這些高射炮都投在了坦克上面,德國的坦克產量將會大到什么程度。
當然,這還不算德國海軍那近千艘潛水艇,都是被英國和美國海軍干掉的——而蘇聯方面根本沒有建造像樣的海軍。
所以僅僅從坦克產能方面來批評德國工業,是不客觀也不全面的。實際上德國真正的工業問題,有更深的原因在內。
那么,德國工業面對的問題,究竟是什么呢?就是李樂作為德國的假元首,正在極力避免,費盡心思去整合的東西。
他現在正在幫德國自己走出一場工業災難,至少不要陷得那么深,不要到最后讓自己人,倒在工業體系的坑害之中。
-----------
今天因為狀態不好,不能加更了,整理整理思路……(未完待續。。)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