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聽唐僧道:“妖魔雖除了,如今還在東岸,還要趕快過河才是。”
正說著,只見那下灣里走出一個老人,遠遠的跪下叫:“大圣,黑水河河神叩頭。”
悟空道:“這個才是河神。”又對黑水河神道:“你連自己洞府都守不住,還在此作甚?”河神道:“大圣,那小鼉龍幫手甚多,搶占了我河神府,他是龍王外甥,我上告無門,只能在故地廝守,還能到哪里去?”
悟空道:“如今小鼉龍已被擒走,絕不再還,你仍回河神府居住吧。”
河神謝了悟空道:“多蒙大圣復得水府之恩!”
只見那河神作起阻水的法術,將上流擋住。須臾下流撤干,開出一條大路。師徒們沿河底走,到了西岸,重再登崖上路。
過了黑水河,眾人找大路一直西來。行了幾日,漸見綠葉轉黃,野風蕭瑟,不覺已是早秋時節。
正行著時,前面又現出一道深澗來,這道澗,東西兩岸不下百丈遠近,南北皆無盡頭,苦得是,澗上無橋可渡。
唐僧驚得跳下馬來,苦道:“才渡黑水河,又逢無邊澗,這可如何是好?”
悟空道:“師父,你怎知這澗叫無邊澗?”
唐僧道:“左右望不到邊,可不就是無邊澗。”
悟空手指澗旁一座石碑,道:“那碑上寫得便是無邊澗,師父眼力倒是不錯。”
唐僧道:“我哪里看得見,不過有感而發也。”悟空再近前看,“無邊澗”旁又有兩行小字,寫的是“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唐僧聽見了,道:“我便欲脫苦海,這才去西天尋取真經,誰有立塊碑在此,教我回頭?”
悟空道:“師父莫管他,既要去西天,便只往西行,回頭之話,切莫再說。”
唐僧到澗邊向下看了一眼,驚得雙腿癱軟,口中不住道:“悟空,如何過,如何過?”
悟空哪有主意,《西游記》里八十一難他都記得清清楚楚,無邊澗卻從未聽過。自東土行到這里,途中劫難細數,無非那幾個派別。黃風怪、青獅精、烏老者歸根結底都是東來佛祖驅使,白骨精是地藏王菩薩拐彎抹角搗亂,金角銀角是老君故意而為之,余者大多無心而已。算起來還是彌勒佛對阻止取經一事最是用心。
無邊澗,雖沒見有什么妖魔,卻只這一道深澗橫在眼前,便是難題。難道要伐木造橋不成?“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這兩句聽起來似是佛家偈語,八成還是東來佛祖的安排。
烏老者道:“大圣,這深澗雖寬,我等一跺腳便也過去,只是師父為難。”悟空看了看烏老者,道:“你有何主意?”
烏老者道:“此澗寬極,即便伐木做橋,尋常樹木又哪里禁得住?”
悟慧道:“世上哪有這么長的樹木?”
烏老者道:“樹木卻沒聽說,只是我久居南海,曾聞十洲三島瀛洲之中有種玉石,名喚做‘千丈玉’,此名非虛,那玉石受天地靈氣孕育,真有千丈之高,若得此玉,擔在澗上,何愁不能過去?”
悟空聞之大喜,道:“既然你與他們熟識,那便勞煩你走上一遭如何?”
烏老者為難道:“在下只是觀音家養的馱瓶仆役,又非欽點取經人,如何能與瀛洲九老搭上話。還需大圣前去才好。”
悟空道:“好,那我便去了。”他看看唐僧坐于澗前,心志全無,一臉悲戚神色,又對烏老者和悟慧道:“勞煩與師傅說話解解悶。”便一跺腳上天去了。
瀛洲位于東海以東,悟空駕了筋斗云,兩個騰躍便過東海,只是茫茫海面,卻也找了一會才尋著瀛洲。
只見這一座好仙島,青山綠水,丹崖朱樹,祥云光滿,瑞靄香浮,時見彩鸞洞前鳴,又有玄鶴山頭舞。
悟空到了瀛洲,見遍地散仙多不認得,直往里面尋來,果然仙草靈株叢生之地,有幾個皓首蒼髯童顏老者,正在樹下手談品酒,真是逍遙無比的清幽境界。
瀛洲乃是十洲之首,地界最廣,仙人最多。瀛洲九老天下聞名,都是早過太乙金仙的修為。按規矩,十洲島主若過太乙金仙,欲登天者,該入方丈仙島尋東華帝君留存仙籍,再等天庭分派。不愿登天,只愿做散仙的,便要辭了十洲三島地界,自去四大部洲修行。
瀛洲九老乃是十洲三島土生土長的仙人,比東華帝君來方丈仙島還早許多年,故此憑資格占了瀛洲,卻也無人過問。
悟空見了九老,空中喝一句:“老神仙,孫悟空有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