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萬歲要下江東的圣旨傳達時,瑯王剛在日歷上畫下個周正的日期用作婚期,這下子可好,全化作了泡影。
所以接圣旨時,江東王臉色陰沉得像是要把傳旨的太監(jiān)再閹了一遍。
從京城來的人都覺得,這先前的謠傳似乎有了那么些蹤影,這瑯王也太桀驁不馴。換作哪家的,接到萬歲親自臨巡的圣旨不得歡天喜地,感慨為祖宗增色添光?
偏偏這瑯王非要擺著個臭臉,當真無狀。
這圣旨算是接了,瓊娘倒是安慰起了瑯王。畢竟江東受災不假,若是萬歲肯親自前來,了解民生,對于百姓來說也是好事一樁。
只是萬歲要來,少不得做出諸多的準備。
別家有接駕前,闊園修建樓閣的,還有收刮各地佳麗,由嬤嬤教授規(guī)矩,準備接駕之用的,最不濟的,也得定制金碗銀器,玉箸香爐的。
可是瓊王卻道:“圣上既然是來巡視災情,何須大費周折,勞動百姓,一切照常便好?!?
這一句照??删妥屖窒罗k事的人心里畫了魂兒,這究竟何為照常?
他們也不敢多問王爺,便偷偷轉(zhuǎn)到準王妃這來打探。
瓊娘一聽便明白了瑯王的心事,便說道:“瑯王府不是在江東臨江有個沂園嗎?便將那里作為萬歲的下榻之處,明日將府里的仆役分出去,打掃那里的屋舍花園,務求干凈整潔便好。”
雖然這位準王妃吩咐的,也不像迎接王駕的排場,但畢竟是指明了方向,也叫下面的不用瞎子摸燈一頭霧水。
而江東似乎是因為先前大旱太久的緣故,老天爺竟然似補償一般,開始下起了連天的陰雨。
瑯王處理公事上向來認真,更何況如今是在江東,乃是他自己的地盤,百姓的糧食豐歉也與他息息相關(guān)。是以這幾日他總是帶著隨從巡查各路的水渠,嚴防有堵塞發(fā)澇的現(xiàn)象。
瓊娘想起她在素心齋修建時,揭露了白家往江東偷賣爛了芯子的木料一事,心里略略放心了些。
前世里,江東大水,而當時的水壩工程,因為那大批爛芯子的木料而釀下慘禍,以至于這也成為瑯王暴斂,鬧得民不聊生的罪證之意。朝野上下極力彈劾瑯王,以致于皇帝再怎么偏私,也不得不作些樣子下來斥責瑯王。
她不知道萬歲為何會心血來潮巡視江東。但若是依照前世的軌跡,萬歲此時若來,必定趕上江東治下的郡縣出事,到時候災民流離失所,拄著破碗棍子來到嘉康帝的龍輦前討飯,當真是叫文武百官拿捏住了瑯王的把柄,落得遺臭萬年的奸臣之名。
而今世,因為她當初痛罵白家下面管事的緣故,瑯王也一早便發(fā)現(xiàn)了這一關(guān)節(jié),早早便命人重新嚴查的各處水利,而現(xiàn)在暴雨連天時,他依著瓊娘的意思,重點查看了前世里曾經(jīng)出事的郡縣,管保做到萬無一失。
想到這,瓊娘望著屋外連天的陰雨,心里卻緩緩松了一口氣。
相比較各地別家迎接圣駕時,巧用心機,務求博得龍顏歡心的種種功利。瓊娘覺得江東楚邪只需要管好自己一畝三分地的事務,不給人留下把柄,另外,再肯給他那親生爹爹幾個笑容,便萬事大吉了!
想到這,她搖晃起了手里的撥浪鼓,逗弄著兩個正在棉墊子上互相抱著啃咬的兩個小兒,溫道:“以后長大了要乖,就算你們的爹爹脾氣臭,有何要孝敬他……”
正說著,瑯王便走了進來,聽到這一關(guān)節(jié),覺得瓊娘是在嫌棄自己,當下一邊在門口解了蓑衣一邊道:“明示昨晚還夸本王體貼來著,怎么今日又鬧了這話出來?”
瓊娘見他又要冒怪話,自是忙不迭過去,截了他的話頭,道:“可算是回來了,怕你被陰雨冷著,我親自熬燉了山藥羊肉湯給你吃,就在屋子里,鍋子下面墊了個小炭爐子,一直這么熱滾滾的煮著,剛做的辣油也正是味道,你多吃些,驅(qū)一驅(qū)寒氣?!?
以前瓊娘沒來過江東,未曾領(lǐng)教,如今卻發(fā)現(xiàn),這陰冷的天氣當真是平常人抵擋不住的。
不過瑯王府里的屋子都埋了地龍,又舍得燒炭,屋子里的濕氣倒是沒有多少,兩個孩子在厚厚的棉墊子上也玩得歡實溫暖。
可是瑯王巡視了一天,必定手腳冰涼,搞不好,又會犯體寒的老毛病。
所以瓊娘在瑯王走后,便親自配了藥膳料,熬煮了羊湯,用花生芝麻連同上好的紅椒做了熱滾滾的辣椒油碟,這用小炭爐吃,保管磨磨蹭蹭吃到最后,那湯都滾熱的。
兩個人吃飯時,還是在京城里養(yǎng)成的習慣,在硬塌上放桌子。等狼王換完衣服時,便挨坐著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