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不說,明年確定改革開放和中美建交的議題,后年知青大返城就會拉開序幕。
數百萬的在鄉下煎熬、蹉跎數年歲月的人回到城里,可想而知,以現在的生產生活方式解決不了那么多就業崗位,待業青年這個極具時代特色的詞也就出現了。
沒有工作、受了委屈、前途渺茫的人會做出什么事呢?
混亂只會是必然。
更別提多的是有人渾水摸魚。
混亂到暴亂呢?一切都有可能發生。他從不小看人心里的惡。
情勢發展到一定程度,才有了就業問題催生出的個體私營的誕生和發展。才有了后來的嚴打。
時代的進程是有脈絡可循的,身處其中就要遵循規則。
趙振國現在買房,是因為這是生活需要,也是對他和自己解決問題的自信。
問題畢竟還沒出現不是嗎,積蓄力量足以解決問題就是了。逃避算什么。難道為了可能出現的麻煩就要憋屈窩囊地過日子?
如果重生是一場夢,他希望未來的十年,大家都能少走一些彎路。
王新軍興致勃勃地喊著趙振國去看家具。
他指著一個書柜問:“這個怎么樣?”
“唔…”趙振國點了一下頭,看了一圈指了一個更好的,“這個也不錯。”
說罷掃了眼標簽,貴的確實好看一些!
“嗯,眼光不錯。”
“后面幾個都是一批的,有便宜的。”家具店的售貨員少有的沒有橫眉豎眼,大概是看兩人長都健壯,“其實書柜自家打一個就行了,店里的要貴好幾塊錢呢。你們買一套沙發也很好的,像是這種布的,洋氣又好用…”
趙振國終于從家具店里出來了,訂了一個書柜一個梳妝臺,說好送貨的時間和地點。
“太能說了。”王新軍想到剛剛售貨員推銷的架勢,還是有些好笑。
“這還好,你還沒見過真正熱情的銷售員。”趙振國不覺得怎么樣,后世那些奢牌店里的柜姐服務更周到,說話也好聽,相比之下這個年代沒有營業額壓力、以奉獻心態工作的服務人員的積極性就很一般了。
王新軍想起什么,“床還沒買呢,剛才的那張你不喜歡嗎?”
趙振國:喜歡,但就是覺得那幾張都有點不結實,但這話不能說。
“再找找。”不行回頭去潘家園看看,那邊應該連老紫檀木都有。
如果和四十年后的家具比,現在的家具無論實用性還是樣式,都會顯得更中式化一些,換之,就是缺乏時尚元素,不夠洋氣。
不過,在趙振國看來,這也沒什么不好。
雖然在物理性能方面,純木的材質略有遜色,但就家具本身的屬性來說,四十多年后的人們依舊對其有所追求,只是價格昂貴,以至于無從追求罷了。
當然,若是出于投資的目的,78年購買紫檀木還是太早了,它們的價格攀升是從九十年代開始的,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當市場上的紫檀木被大肆收藏以后,才開始了飆升的過程,而且,與差不多同時起步的房價,更早起步的郵票以及前后數代的股市瘋狂相比,紫檀木的流動性和回報率并不盡如人意,不能說是一種最佳的投資模式。
離開家具店,趙振國說要去百貨商店逛逛,想給媳婦兒和家里其他人買點京市的特產。
逛著逛著,他在商店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里,瞅見了一家小書店。
他本想給媳婦買兩本書,沒想到里面不僅有書,還寄賣著一些畫兒。
趙振國一眼就被一幅活靈活現的戲蝦圖給吸引住了,再仔細一瞅落款,“白石老人”,心里頭不禁咯噔了一下。
這...不會是真跡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