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殿內,寂靜無聲。
武云與太子標都是眉頭緊蹙。
因為,此計……甚為毒辣。
饒是太子標都不得不承認,李祺此計當真將人心算計得死死的。
李祺的計策如同抽絲剝繭般徐徐展開。
先是以羈縻制度為誘餌,綢緞、茶葉、鐵器如流水般送入蠻夷部落。
當草原上的氈帳里飄起江南絲綢的暗香,當皮袍漢子們飲著細膩回甘的龍井,雙方之間脆弱的信任便如初春融雪,在暖意中悄然流淌。
緊接著,大明朝廷以冠冕堂皇的理由征召部落勇士,許諾軍功可封侯,親眷能入中原。
這個承諾就像高懸的蜜糖,讓無數青壯眼中燃起渴望的火焰——誰能抗拒那片傳說中稻米流脂、屋舍儼然的錦繡之地?
阿扎失里這些蒙古權貴就是最好的例子!
昔日縱馬揚鞭、呼嘯草原的蒙古勇士,如今卻醉心于商道,宅邸中堆滿金銀絲綢。
他們不再是追逐黃羊的雄鷹,而是棲身于朱門廣廈的富貴閑人,沉溺在大明繁華織就的溫柔鄉里。
同樣的道理,此計用到遼東之地,蠻夷部落的青壯勞力全都會選擇加入遼東鐵騎,為了親眷家人努力拼搏出一個好前程,他們是帶著家人親眷走了,可是部落里面,就只剩下了一些老弱病殘,那這個部落還有什么存在的意義呢?
人人都渴望更好的生活,這是人之常情,誰也無法指責。
然而游牧部落最重要的力量,無疑就是青壯,沒有這些青壯老李,他們連最基本的獵取食物都做不到,也無法保護部落安危。
到了那個時候,這部落的生死,大明確實可以一決定。
此外,即便大明滅掉了這個部落,而出身這個部落的青壯騎兵,他們會因此而對大明心生不滿甚至是怨恨嗎?
不會的。
因為他們早已經帶著家人族人融入了大明。
他們的家人早已經習慣了大明王朝的安逸生活!
所以不管是為了家人族人,還是為了自己的前程,這些蠻夷騎兵都只能選擇服從!
這就是李祺的計劃,毒辣且有效,完全可以成為解決遼東困境的國策!
但是,還是存在隱患。
武云硬著頭皮開口道“駙馬爺,你想過沒有,朝廷的政策對于女真子民而,的確是一項仁政,他們漁獵所得根本不能自給自足,大多還要靠與我大明互市換取生活物資,如果接納他們為大明百姓,只怕有不少女真子民前來歸附。”
“但問題在于,這政策對那些女真貴族首領而,是萬萬不能接受的,他們絕對會堅決抵抗。”
“不管是女真還是蒙古,其實就是貴族奴役制度,他們也不是什么蠢貨,自然明白青壯的重要性。”
“一旦朝廷這么做的話,這些貴族只怕會從中作梗,百般阻擾,不是那么容易推行下去的。”
“朝廷采取羈縻統治,這些貴族首領在自己部落內就是土皇帝,對部落子民擁有著殺生大權,任何人都不敢違背他們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