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皇帝的腳步很輕,繞過屏風,緩步走到魏長樂的身后。
魏長樂一瞬間卻是感覺后背發寒。
“如果沒有記錯,十三年前,魏如松進京,朕就是在這里召見他。”皇帝聲音平和,追憶道:“那一年他剛剛親手砍下妖僧寶象的首級,還只是絳州長史!”
魏長樂并不說話。
宿主對魏如松的往事知之甚少,至于妖僧寶象到底是何方神圣,魏長樂一無所知。
“妖僧掀起歷時三年的河東大劫,朕的子民流離失所,數萬河東軍無能至極,竟然被叛匪打的狼狽不堪。”皇帝緩緩道:“亂局出英雄,你父親挺身而出,平定河東之亂,親手斬殺妖僧寶象,為大梁立下赫赫戰功,居功至偉!”
魏長樂心知皇帝這個時候突然提及魏如松的功勞,肯定不是突生感慨。
皇帝緩步繞過屏風,回到屏風后面,繼續道:“朕對有功之臣,從不吝嗇。那一年,朕賜他為河東馬軍總管,不但要他鎮守河東,而且讓他歷練出一支所向披靡的騎兵軍團,他沒讓朕失望。”頓了一下,才跟上一句:“他一直是朕的人!”
魏長樂眉頭一緊。
皇帝陛下這最后一句話出口,魏長樂瞬間就明白了他的心思。
魏如松是皇帝陛下一手提拔為河東馬軍總管,那就是說河東魏氏的靠山是皇帝陛下。
也就是說,河東魏氏屬于帝黨。
皇帝這分明是在提醒魏長樂,河東魏氏是朕的人,你是魏氏子弟,應該清楚自己的立場。
如果是四個月前,魏長樂聽到皇帝這幾句話,還真的會仔細斟酌一番。
但如今魏長樂考慮任何事情,當然不會將河東魏氏作為考慮的因素之一。
“朕知道魏如松將你逐出魏氏,但那只是他的權宜之計。”皇帝平靜道:“朕可以向你保證,會有一天,魏氏會敲鑼打鼓將你重新列入族譜,你也能為魏氏光宗耀祖。”
“小臣謝圣上隆恩!”魏長樂恭敬道,心下冷笑,暗想老子可從未想過什么重回魏氏。
“收回云州,功勛卓著,朕很歡喜。”皇帝繼續道:“但朕的蔚州還在塔靼人手里,你覺得該怎么辦?”
魏長樂心想這皇帝的思維跳躍還真是不小,怎么就突然跳到北方邊境。
“回圣上,蔚州遲早都會重歸大梁!”對這個問題,魏長樂回答的斬釘截鐵。
皇帝笑道:“不錯,如果收不回蔚州,朕沒有臉面去見列祖列宗。”
魏長樂不禁微抬頭,暗想如果你真有這樣的決心,也不算昏君。
“但塔靼的實力今非昔比,要想從他們手里拿回蔚州,絕非易事。”皇帝平靜道:“攘外必先安內,若是大梁朝局不穩,想要集中力量收復蔚州,只是癡人說夢。”
魏長樂低著頭,眉頭鎖起。
皇帝的話沒有說的很直白,但魏長樂卻已經明白他話中意思。
所謂的朝局不穩,無非是說這位皇帝不能乾坤獨斷。
而根源自然是在太后那邊。
一開始魏長樂還不明白皇帝一會提及魏如松,一會兒提及云州,到底是何意圖。
但這一瞬間已經完全明白。
皇帝顯然很清楚,魏長樂少年熱血,肯定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收復蔚州。
他便以此入手,聲稱要全力收復蔚州,無非是讓魏長樂產生共鳴。
收復蔚州,就要大權獨攬,說到底,自然是要從太后手里將權力都收回來。
所以皇帝的深意就很清楚,要以收復蔚州為誘惑,拉攏魏長樂共同擊敗太后,從而乾綱獨斷。
魏長樂心中有些詫異。
自己雖然也立了幾個功勞,但似乎還沒有資格讓皇帝陛下親自來拉攏。
這位皇帝怎會如此屈尊,親自來拉攏一名甚至在神都都沒站穩腳跟的年輕人?
“你是否明白朕的意思?”皇帝停下步子,站在屏風后面。
魏長樂當然明白,卻只是道:“小臣愿意為收復蔚州傾盡所能!”
“很好!”皇帝似乎對魏長樂的回答很滿意,輕聲道:“魏長樂,朕有兩件事交代你,你要記好了?!?
魏長樂微抬頭。
“你這次立下功勞,在監察院可以站住腳?!被实鄣溃骸半抟懔粜谋O察院,如果他們有觸犯國法之事,你必須向朕稟明。若是能夠拿到他們觸犯國律的確鑿證據,朕也會重重賞你!”
魏長樂一怔,心中立時罵出來。
奶奶的,這皇帝分明是讓自己潛伏在監察院做內鬼。
魏長樂最恨的就是二五仔,如今皇帝竟然讓自己成為二五仔。
難怪這老家伙啰嗦半天,竟然是要哄自己成為他在監察院的眼線。
毫無疑問,監察院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皇帝的力量無法滲透進去。
如今自己在監察院立住了腳跟,皇帝覺著魏如松是他提拔起來,所以魏長樂是個極其合適成為安在監察院的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