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居安趁著時間跑了趟工頭陳向前的家,就在招待所邊上。
80年這時候蓋房,多是將將院內的倉房翻建,請些屯里的幫工,比如自家親戚,鄰居屯親等來幫忙。
在興安嶺農村,蓋房子那可是頭等要事。雖說屯親們條件都不太好,但哪家要蓋新房,屯親們都會一大清早,帶著錘子、刨子,還有那種老式的墨斗,去主家門前集合幫忙,那叫一個熱鬧,吆喝聲很有意思,溫馨又有人情味。
李居安考慮到,他可不是舊房翻新,是要跑去長蟲溝那犄角旮旯的偏遠地兒,去從打地基開始該新房,而且他打算蓋個三層的自建房,所以得找經驗豐富的工頭陳向前,專門雇個工頭來干活。
這時代物資短缺,蓋房的材料可不容易搞到,尤其是正規渠道。像是陸家翻新老宅,用的是原房折下磚頭以及陸續撿來磚頭,還有土坯。他找陳工頭,一方面也是想找些正規進材料的渠道。工人和工人間都有照應,多余的材料有門路運過來。
陳向前在家,他接過李居安遞來的煙,沒抽,往耳后夾住,說道:“要土坯還是啥,磚頭買啥樣的。”
紅磚四五分錢一塊,建房若是需要一萬塊磚就要四五百塊。普通家庭出不起,相當于一年多一個人不吃不喝的工資。
李居安見陳工頭也是個爽氣人,說道:“紅磚要的,木料方面能湊不。托托人幫個忙。”
陳向前的遠方侄子,在橋守衛處上班。那邊脫了一汽車的粘土土坯,他遠方侄子可以托人運過來。至于建房的木料,得湊啊。
房柁,檁木,短的檁木,都是他們過去給人翻修舊房子,從舊房上拆的,主家不要,就折了錢放他們那。做窗戶和門的套子料,也得是托人送來的舊木料。好在隔壁就是林場,作為家屬屯,木料托人能買到。陳向前的弟弟陳大爺,就在林場看門,能拿到舊料和邊角料。
陳工頭一看李居安送上來的一斤板油,知道他是跑山的獵戶,收了板油,將耳后的煙拿在手里,借火點了,然后深吸一口煙,吐出煙圈,才點頭說道:“能整,好說。回頭我托人用手推車,把木料拉回來。就是房蓋鋪的板子,不好找。”
李居安又遞過去一根煙,送上兩斤野豬的囔囔踹,陳工頭二話不說,站起來說道:“回頭我找小工,用木絆子票買的燒火柴中,去挑一些木條斜邊板皮,湊合用著唄。七拼八湊總比沒有的強。”
他仔細和李居安商議,房蓋用的葦簾子,最好是去城里的草市,就是賣柴草的專門市場上,自個去買葦子,然后回來自己編成葦簾子用。
里里外外的材料,陳工頭都考慮的很清楚。
李居安很滿意,心中忍不住喊道,還得是行家啊。這一趟跑得值,省去他跑多少冤枉路。專業事兒還得請專業的人干。
李居安把定金先付了,也就是些材料錢。陳工頭和他約好,開工時間在月底,到時候他會帶三四個小工匠來。
陳工頭想的很細致,問李居安要不要打柜子。工匠也懂木工的活兒,包攬式一套活都干了,錢也不少賺。
李居安尋了價格,發現把大衣柜、寫字臺、書柜、長沙發、大鏡子和兩把木椅七件家具都包給陳工頭,價格還比去縣城找木匠打更便宜。陳工頭見他稍微猶豫了一下,說道:“你自個打也成唄,你要是得涌上秋子做梁柱桌面,我這有,就當送你的,不要錢。”
這年代,有不少人打家具是自個在家打,不找人幫忙打。
李居安小時候看過外公作木工活,也懂些木工活,但做得不好。所以他也沒打算大包大攬,直接把活包給陳工頭,加工的價格也實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