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彈劾說互市貿易,影響百姓的生活,更使得地方偷盜叢生,還有殺人越貨的。
主要是集中在治安上。
在奏折中,有極少數是說官商勾結,把控了互市貿易的經營。
宣武帝看了很多的彈劾,卻沒有放在心上,只是吩咐黑衣衛仔細調查。
沒有調查,就不能輕易下決定。
調查清楚,才能決策。
宣武帝把各項事情安排完,一陣腳步聲傳來,太子腳步帶風來了,行禮道:“父皇!”
宣武帝笑道:“有什么事?”
太子說道:“父皇,有兩件事,一件好事一件壞事。”
宣武帝正色道:“先說好事兒。”
太子說道:“剛剛傳回消息,妹夫正在返回的路上。不僅如此,妹夫帶來了馬家人,應該和滎陽馬家談妥了,滎陽城要納入我涼國的掌控了。”
“好,好,好!”
宣武帝心中振奮,蹭的站起身,歡喜道:“我涼國立國多年,還從來沒有這樣,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一座重鎮的,天佑我大涼。小秦不愧是我涼國的福星。”
太子笑道:“父皇說得對。”
涼國現如今,內部的勛貴被打壓,經濟因為互市貿易在好轉,雖然也還有很多的問題。可是,卻越來越好了。
更有盼頭!
宣武帝繼續道:“壞消息呢?”
太子神情轉為嚴肅,回答道:“我們屯駐在邊境的軍隊,遭到了燕國的小規模襲擊。我們還沒有去進攻,燕國已經在試探性的進攻了。”
宣武帝冷聲道:“燕帝真是太自以為是了,朕還沒有開戰,他竟然先打。你說這是壞消息,朕怎么看是好消息呢?”
“原本,要幫助周朝出兵,就必定和燕國為敵,要和燕國開戰。”
“沒有合適的理由,開戰不合適。”
“現在,燕國主動挑釁,我們發兵進攻,那就怪不得我們了。”
宣武帝沉聲道:“我們暫時不會去爭奪中原,可是,現在亮出鋒芒,讓天下人知道我涼國的兵鋒,也是有必要的。”
宣武帝從不是怕事的人。
敢打戰!
他一番抑揚頓挫的話語后,再度道:“太子,你怎么看?”
太子笑道:“兒臣和父皇的觀點一致。”
宣武帝沉聲道:“如果和燕國開戰,你認為誰適合領兵呢?”
太子說道:“不如讓薛飛柏去。”
宣武帝眉頭微皺,緩緩道:“薛飛柏一直鎮守西面,穩定羌胡的局面。現在突然調他離開,你是認為他長時間在西面,已經有些尾大不掉了嗎?”
“父皇英明!”
太子點了點頭道:“西面的羌胡,時不時就鬧出一點問題。薛飛柏一遇到情況,就讓朝廷撥款撥糧。”
“兒臣覺得,這事兒不合適。”
“借助和燕國出兵的事情,把薛飛柏調去開戰,這是對他的器重。同時,也把薛飛柏調出來,重新安排一個人去。”
“如此,進一步肅清羌胡的局面。”
“這是兒臣的考慮,一切看父皇的決定。”
太子神色從容,并沒有因為是太子就謹小慎微,也沒有因為是宣武帝的兒子而畏畏縮縮,反而是落落大方的提出建議。
宣武帝捋著胡須道:“你的提議很好,就這么定了,你先安排人去接任,同時宣布對薛飛柏的調任事情。”
太子問道:“誰接任合適呢?”
宣武帝問道:“你認為呢?”
“兒臣不知!”
太子在涉及軍權的人物安排,又選擇了裝傻充愣,并沒有給出答案。作為一個協助處理國事的太子,太子會沒有人嗎?
顯然不是!
只是,他一向是分得清,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
軍隊權利,必須謹慎。
如果往軍隊中安插自己的武將,就算父皇一次兩次不管。可是次數多了,久而久之,父子之間也容易生出隔閡,容易被人算計。
該有的底線,不能僭越。
宣武帝輕笑兩聲,吩咐道:“羌胡不能亂,必須有經驗豐富的老將坐鎮。朕記得,老將軍李破軍在朝中,你親自去安排,讓李破軍去坐鎮羌胡,穩定局勢。”
李破軍是兩朝老臣了。
早些年,在太上皇時期,就在軍中嶄露頭角,卻因為性格耿直,脾氣火爆,始終沒有升遷,一直在軍中打轉。
宣武帝登基后,才提拔了李破軍,更讓李破軍擔任車騎將軍。
他已經五十開外的年紀,很少在外征戰。
如今,又再度啟用。
太子聽到宣武帝的安排,心悅誠服道:“父皇的安排,實在是太高明了。老將軍的能力和威望,都遠超薛飛柏,他去接任肯定鬧不起來。尤其是老將軍的性格直接,能掃清羌胡的問題。”
宣武帝沉聲道:“太子,你要用人,記住沒有不能用的人。直臣,有直臣的用處。佞臣,也有佞臣的用處。總之,用人一道在乎一心,看你自己的手段。”
太子恭敬道:“兒臣謹記父皇教誨。”
宣武帝擺了擺手,太子才恭敬退下。
在太子去安排后,轉眼又過了三天,這一日,秦豹帶著黃九、馬士衡一行人,順利回到咸陽城。
秦豹先把馬士衡安置在疊翠園,一路往皇城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