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爺子得了閆老二的準話,心里就有底了。
終于到了村里紅白喜事中最讓人期待的吃席環節。
康老爺子高高興興的帶著兩個兒子敬了一圈酒。
康寅禮康寅之的名字文縐縐的,大家伙叫不慣,就喊他們康大康二。
兄弟兩個樂意不樂意且不說,康老爺子很開心。
戚五總算見著了自己的老丈人和二叔。
老大的個子手腳都不知道往哪擱了,就知道低著頭在后邊跟著。
老丈人腳下虛就扶一把,老丈人喝不下就替他喝……
還不限于老丈人,康老爺子和康二都在他的照顧范圍內。
甚是忙碌。
遠遠瞧著十分好笑。
閆玉笑得肚子疼,替老丈人喝酒這招還是她爹教的。
王德善鬧不清她笑什么,就問起來。
閆玉說了以后,爺孫倆一起樂。
“你爹倒是很懂這些人情世故……”王德善有感而發。
若不是閆老二這么會,他也不會和閆家慢慢熟起來。
“說起來,爺爺還記得頭一回見你爹,你爹塞銀子的手法,可是熟練的很?!?
“哈哈哈!我爹說給人塞錢得讓人收得舒服,心里敞亮,直不楞登的給最沒意思,他還說,咱是誠心的給,也得讓人感受到咱的誠心,咱的重視?!?
閆老二的歪理特別多。
什么能給東西就不給錢,給東西是積攢情誼,給錢是積攢人情,人情一多是負擔,還有什么不要次次上門都帶東西,關系到了就空手帶肚子去,人家要是好好招待你以后就繼續來往,要是怠慢了以后就別登門……
也不知他是咋總結出來的,細琢磨還挺有道理。
王德善點頭道:“你爹這份見識,尋常人都比不上,他要是當官,不說有所建樹,上下關系一定能打點好,可惜了……”
閆二只有童生之資。
便是撞大運考上了秀才,也只能做個不入流的小官。
不然就這等會為人的本事,定能步步高升。
爺孫兩個正說著話,就見閆老二拎著酒壺助力兄弟去了。
戚五嘴笨,說不出什么,就知道蒙頭跟著。
康寅禮也是話少之人,翁婿兩個都沒說過幾句話。
閆老二一來,立刻打開了局面。
從采石場聊到小安村,從康老爺子聊到康家孫輩的幾個孩子,中間穿插著介紹戚家的情況,戚家的家底隱晦的露一露,稱贊戚家人的人品,對戚五更是夸了又夸,不是虛乎的那種夸,說的特別實際,力氣大,能干活,本分老實不會起花花腸子,對人好就傻實傻實的對人好,有門能傳家的手藝,閆戚兩家合伙做著燒炭的營生,還有就是戚家三兄弟勇武過人……
這最后一條很重要,是在關州安穩過日子的倚仗。
康家老爺子有點大家長的做派,他看好了,看中了,就給自家大孫女定了親,可康寅禮作為一個父親,昨日才來到小安村,父子三人只挑著緊要的說,對戚五這個女婿真的很陌生。
閆老二這一通說,瞬間就讓康寅禮明白,他爹為何會選戚家做親。
康寅禮看向戚五的目光一下就有了變化。
……